曲陽石雕源遠流長,其發展史可追溯到元朝,話說蒙古入主中原立國號為元,大修宮殿廟宇,據說元大都就是北京紫禁城修建就是曲陽人楊瓊所建,當時召集石匠修建殿宇雕刻金水橋欄桿、石獅、石獸等。曲陽縣羊平村盛產漢白玉大理石,潔白無瑕。為發展石雕起了很大作用,也是發展曲陽石雕的文化背景。
文化大革命時期,不允許自由買賣,實行糧票制,曲陽石雕人在這種艱難背景下也沒有放棄這門手藝,在屋里,在地窖中精心打磨雕刻一些比較簡單的石雕,如:門墩,尤其是豬槽子等等,那個時候糧食極其匱乏,人們拉著這些石雕,套著驢車去一些口糧比較多的縣市去換口糧,據老人們說有時候一走就是幾天幾夜,把屁股上的皮都磨紅了,盡管很辛苦可是還是將這門手藝流傳下來,當時人們都說曲陽人都是小石匠,都是打鐵匠,因為做石雕用的釬子,扁子,都是自己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