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石雕在唐朝末期就具有相當高的水平,用中國雕塑界的泰山北斗錢紹武老先生概括的一句話:惠安石雕傳統工藝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年,惠安石雕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已發展形成了圓雕、浮雕、線雕、影雕、沉雕、彩雕六大工藝。目前,在惠安境內從事石雕生產的工廠有千余家,年產值超過100億元,從業人員8萬多人。
但由于傳統石雕工藝一般采取口授師傳或祖傳密授的方式來教徒弟,使得雕匠藝人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具備較高美學基礎和一定理論水平的人較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惠安石雕的發展壯大年,全縣雕刻產業實現產值80億元,出口創匯50億元,并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雕藝之鄉的稱號。現在全國重大的石雕工程,都少不了惠安人的身影如人民大會堂、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釣魚臺國賓館、北京火車站及南京中山陵等建筑的大型石雕工藝,幾乎都有惠安石雕的貢獻。近年來,惠安石雕能工巧匠繼續創造出數不勝數的傳世佳作。
如雕刻大師王文生創作、聳立于深圳萬福廣場高達米的龍柱,年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年,湖南長沙橘子洲的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塑落成,該雕像高32米、寬41米,為我國最大的毛澤東雕塑;年,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九華山的主干道上,雕龍刻鳳的牌坊高17米、寬米;北京世紀壇、海關總署大型壁畫都有惠安石雕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