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中國一些歷史名城旅游的時候,就會看到很多的古代建筑中都會建造一座石牌坊,一般一個建筑群的牌坊是被放在最前面的,非常有氣勢。尤其是一些園林,寺廟,官邸等等。建造石雕牌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周朝,距今已經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石牌坊并沒有在現代的建筑中消失,不少名人的陵墓,和一些現代的園林中,還是可以見到各式各樣的石牌坊。
牌坊屬于石雕藝術的一種,多數的牌坊都是用石頭打造的,從很多古代建制的牌坊上雕刻的圖騰我們可以見識到古人石雕藝術的精湛工藝,感嘆于在工具和技術都十分落后的年代里,人們就是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在堅硬的石頭上雕刻出精美細致的圖案石牌坊可以說是雕刻藝術的綜合體,石牌坊運用了雕、塑、刻、鑿、琢、磨等雕刻技法手段進行圓雕、透雕、高浮雕、淺浮雕、平浮雕、凸浮雕、陰線刻以塑造形象石牌坊裝飾寓意的相似性與多樣性:裝飾寓意的相似性是指吉祥裝飾題材與內容的寓意與其他建筑流派具有相似性例如:蝙蝠與壽字組合而成的“五蝠捧壽”、喜鵲和梅花組合而成的“喜上梅梢”等裝飾寓意在蘇派建筑、浙派建筑、徽派建筑中都大致相同。其中徽州牌坊在全國也比較有名。
以“福”為寓意的石雕牌樓題材:蝙蝠,又名飛鼠、仙鼠,本身只是一種普通的哺乳動物,只因“蝠”與“福”諧音,民間便以“蝠”喻“福”,使其成為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由于蝙蝠常被看作表示“福”這一意義最普遍的動物,經過藝術化變形、概括、抽象處理,創作出了極富美感和吉祥意味的藝術形象,且在建筑裝飾中得到廣泛接受和運用如一只倒立且臉面正對的蝙蝠,人們將其稱之為“福到眼前”;蝙蝠和錢幣組合稱為福在眼前;蝙蝠繞云稱為“福運”;蝙蝠與海水稱為“福如東海”,與松樹的結合稱為:“福壽延年”;蝙蝠成雙叫做“重福”或“雙福”;五只蝙蝠圖案稱之為“五福臨門”,四只蝙蝠圖案則寓意四福《韓非子》卷六:“全、壽、.富、貴之謂福”牌坊龍鳳牌右側透雕花窗中部雕刻麒麟一只,反首望向龍鳳牌,四角均置蝙蝠。
這種蝙蝠繞麒麟飛舞,常被解釋為“麒麟賜福”此外,在民間傳說中,百鳥為鳳凰祝壽時蝙蝠沒去,它說自己不是禽鳥。而百獸為麒麟祝壽時,蝙蝠又沒去,它說自己不屬于走獸。這樣,蝙蝠不介入飛禽走獸的無聊紛爭,因此也成了“和合”與幸福的象征在石牌坊雕刻題材內容上,可謂是十分廣泛,內容豐富。石牌坊涵蓋了宗教圖案、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戲曲表演等等,雕有人物、動物、景物、裝飾花紋等傳統吉祥圖案。
其中常見的石雕動物有龍、鳳、獅子、豹、麒麟、鹿、龜、鶴、喜鵲、錦雞、鯉魚等這些圖案既可以單獨成像,也可以群像生輝,甚至還可以組圖敘事所有的圖案都體現著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或端莊高貴,或通俗風趣。石牌坊除雕刻很石雕動物圖案以外,還雕刻很多石雕動物圓雕,如柱前蹲的石獅子,石雕麒麟,石雕大象,石雕貔貅,還有柱頂上蹲的獨角獸。
石牌坊雕刻的這些動物都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有很強的象征意義,是能工巧匠們神思的產物工匠們以諧音、隱喻等手法,賦于本身并無什么吉祥、祝福、族表意義的一些動物、花卉或器物各種象征意義,構成了一幅幅有特殊含義的圖案有的深刻且富于哲理,有的機巧而充滿智慧,有的甚至成了千古之謎,是書齋中聞所未聞且苦思冥想不出來的藝術精品,不僅表現出傳統人民奇特的想象力和豐富的生活畫卷,還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為我們留下了千古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