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時期,曲陽石雕在類型和樣式風格上都有很大變遷;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審美追趕求,不同的社會環境和社會制度,都在制約著石雕創作的發展演變。石雕的歷史是藝術的歷史,也是文化內涵豐富的歷史,更是形象生動而又實在的人類歷史。石雕、亦稱“石刻”,是中國古代的石雕、陶雕、木雕、銅雕、泥雕等五大傳統雕塑之一,它與其他雕刻一樣,有著輝煌的歷史。
社會的一般認知,以為曲陽石雕就是雕個人像、塑一個動物的形像,就算做雕塑了,它受到社會需求的制約,或者說是受到甲方的要求我們經常在街頭、街區里看到那些惡俗不堪、怪狀連連的東西;或者在一些公園、機關里看到那些表達崇高理想的東西,如頂個球之類的。這一類東西被所謂的喜聞樂見說法給害了,另一個就是意識形態的宣傳功能主張,要用這類立體的東西來宣示某種社會道德主義或政治主義。曲陽石雕塑表現的是空間形象,它既要以繪畫素描為基礎,又要采用各種復雜的工藝在石材上雕刻空間形象,因而創作難度最大。
史前時代的石雕塑,大多抽象而稚拙,進行商周,石雕塑精巧嚴謹,但也不同于古希臘羅馬再現性的雕塑典范,它既是寫實的,又是抽象的,充滿了浪漫神奇的宗教幻想進入戰國秦漢時代,石雕塑風格趨向渾雄古樸,形式也日益多樣化。南北朝、隋唐時代,西方佛教藝術在中國的盛行,改變了曲陽石雕藝術發展的進程,呈現了空前繁榮的盛況,無論是宗教或是世俗化的石雕塑皆美不勝收。到了宋元明清,小型石雕更是進入千家萬戶,成為中國工藝美術中一個重要的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