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發展至今,遺留下來的有很多積極向上的各種勵志語言成語,各種神話傳說歷史典故也是層出不盡,尤其是老一輩人,更是經常拿這些典故來教育孩子們學習那些古人積極、樂觀等良好精神。
我們感觸最深的可能是在學生時代,老師們經常掛在嘴邊的“水滴石穿、鐵柱磨針”等這些蘊含哲理的故事了,它們的字面意思其實一般都很好理解,但這其中卻包含著許多從古至今都被世代奉行的道理,這些道理作為其精華,被寄托在每一條有趣的小故事里,格外有趣同時卻也值得遐想!武當山上的“鐵柱磨成針”鐵柱磨針這一詞匯,在絕大多數老人們的見解里,故事的主角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古代詩人李白眾人皆知,孩童時期玩心是最重的,總會把心思分在一些閑事上,而對把心思放在讀書用工上卻不以為然,這位大詩人的童年亦是如此。
李白版“鐵柱磨成針”話說有一天他到處耍的時候看見一個老人手持著鐵塊,不耐其煩的一直在石柱上來回研磨,由于好奇心重便前去詢問,而后得知她竟要將這個鐵塊造就成細針!老人對他說:只要自己肯下功夫,并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夠成功!這也因此打動了兒童時代的李白,自此以后他便開始發奮圖強,如今才得以青史留名!武當山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這一故事在武當山也同樣存在,甚至在這里流傳的時間還更加久遠一點,因此可以說:,不過這一版本的男主角是當時發憤圖強的太子此處作為道教圣地,關于它的發展起源,可能我不必多說大家對此也都有所了解,這里是當時皇家親自下令修建的室外行宮,其建筑規模巨大,過程也是極其艱辛,建筑類型是標準的道教風格,這些建筑聚集在這片山脈的最頂端,且僅靠著山體盤旋而上。由于當時的小太子對此處尤為喜愛,所以從修建完工開始便長期在這里閉關修養身性,這一待不料竟是數十年之久。
太子坡順著紅墻綠瓦的“太子坡”一路向上,根據簡易示意圖的指示便能找到坐落在這里的“磨針井”,而流傳至今的這一故事,據說就是在這里發生的話說當時這位太子似乎與道教有著一種奇妙的緣分,所以在很小的年紀便勵志來此鍛煉自己,然而在這里一年一年的過去了,發覺自己似乎并沒有太大的長進,這讓他失望至極,甚至想要結束這樣的生活,而在即將放棄的時候同樣也是遇見了正在磨針的老人,這位老人在冥冥之中引導了他,受到啟發的太子便決定繼續刻苦修身養性,最終得道成仙。
“鐵柱磨成針”這一故事在這里還非常形象的用石雕進行了還原,一個石潭上,一位老人坐在上面歇息,而旁邊就是正在打磨的鐵杵,另一邊的一塊石雕立于一側微微弓著腰,面對老人呈現詢問的狀態,這處石像雕塑自然也是此處的一大景點之一,在它的旁邊就有介紹牌,詳細的講述著這一故事的來龍去脈,至于它是否真實的發生過也就無從可知了!但以后如果有機會來這里玩耍,前來合個影留作紀念也是非常不錯的呢!“鐵柱磨成針”介紹牌來到這里值得一看的,也并非僅僅是這處石雕,沿著生著青苔的階梯進入大殿內,里面的壁畫也是非常有趣的,在這上面竟然完整的概括了當時太子在這里修行的幾十年歲月,其中遇到老人家的畫面當然也被描繪的清清楚楚,如今在墻上的這些記錄似乎也成為了當年發生這一故事的給力證明,并以此得以世代流傳下來武當山如今至于為什么李白也曾因此發奮圖強過,兩者之間到底誰真誰假也無從所知了,在這個無奇不有的世界,興許兩個人曾經都真實的遇到過這類事情,無論他們兩者究竟是因為什么發生了從墮落到奮發的轉變,這個過程似乎也并不那么重要,關鍵的是他們沒有辜負這樣的啟發與向導,最終學有所成。
武當山這些流傳至今的典故一直以來激勵著人們:如果決定好做一件事情的話,就一定要付諸以行動,并且堅持不懈的去努力完成,從表面上看起來似乎真的是很難以實現,但是如果你愿意去嘗試去堅持,一切便皆有可能,從一開始你便一味的去質疑,甚至果斷的放棄而不去嘗試,那么就算是真的有仙人前來開導你,也是無濟于事的武當山不過,或許生活在現代的你可能會覺得鐵杵磨成針太耗時耗力,一點都沒有效率,但從另一方面看,很多像書法和繪畫這樣的,往往需要的不就是鐵杵磨成針的耐力和堅持嗎?對此你怎么看呢?武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