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頭頂無數榮耀的惠安石雕石材業,正在轉型升級“魔法棒”的指揮下,在科技創新、文化創意、人才培養等方面持續發力,助推惠安登上“世界雕藝之鄉”的頒獎臺。榮耀:百億產業世界名作“惠安的石頭會唱歌”,而能夠讓粗獷的石頭唱出各種美妙樂曲,正是惠安源遠流長、巧奪天工的石雕技藝。時間向前追溯多年,當時,惠安的能工巧匠已將自己精湛的技藝雕刻在留存后世的作品上。
歷經傳承創新,惠安石雕已從發源于古代黃河流域的雕刻藝術中脫穎而出,融中原文化、閩越文化、海洋文化于一體,汲晉唐遺風、宋元神韻、明清風范之精華,形成精雕細琢、纖巧靈動,講求結構和形態神韻之美的南派藝術風格如今,惠安雕藝發展了“石雕、木雕、磚雕、泥雕、瓷雕”五大雕刻品類,形成了“圓雕、浮雕、線雕、影雕、沉雕、微雕”六大雕刻手法。年,“惠安石雕”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年,“惠安石雕”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正式獲核準注冊。年,惠安石雕石材產業實現產值億元,完成增加值億元,占惠安GDP的,成為產業支柱,全年出口交貨50億元。
若有心盤點、細究一下世界各地豎立的惠安石雕名作,你會驚嘆于它總數之多和分布范圍之廣:聳立于深圳萬福廣場高達米的龍柱、湖南長沙橘子洲的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塑、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九華山主干道上的雕龍刻鳳牌坊、臺灣工商界泰斗王永慶石雕像和浮雕像、金門鄭成功雕像、馬來西亞馬六甲海峽的鄭和雕像……惠安石雕的印跡已經遍布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當地的地標性建筑不久的將來,在歷屆中國雕刻藝術節和惠安傳統石木雕刻大賽的帶動下,惠安將建設“世界雕藝公園”,集中展示每屆石雕大賽獲獎作品。隨著石雕石材產業發展十年規劃、石雕石材產業園區建設、石雕石材行業準入條件、產業技術戰略聯盟、現代化機械設備研發等一系列舉措的相繼落實,惠安打造“世界雕藝之鄉”的目標將觸手可及。轉型:十年規劃產業突圍百尺竿頭如何更進一步,是擺在惠安石雕石材產業發展道路上的一道難題。
從制定發展規劃、行業準入條件到拓寬市場,惠安石雕正醞釀一場“自內而外”的內生性變革“石雕石材行業轉型升級提升工作指揮部辦公室就設在山霞鎮。”該辦公室副主任王建才告訴記者,今年底成立的指揮部下設策劃規劃、環保安全、行業提升3個職能小組,從設立之初就進駐到石雕石材企業集中的崇武、山霞地區,深入企業生產一線開展工作,現已完成企業摸底建檔、制作分布圖,產業十年發展規劃、準入條件、石雕加工地方標準等方案初擬工作。業內人士介紹,在惠安境內從事石雕石材生產的工廠有千余家,從業人員近10萬人。
這一方面說明了產業的扎實基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產業規模化的不足僅崇武、山霞兩鎮就有石雕石材企業483家,其中有不少小企業無證照。因此,對整個行業進行科學、全面、具有前瞻性的規劃,已是迫在眉睫。在惠安縣委常委蔣向群看來,正在制訂中的《惠安縣石雕石材行業發展規劃》就是要整個產業“走上集聚化、規模化、低碳化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與之相配套的就是該縣規劃多畝的“石雕石材產業園區”,它將集企業產品生產、展示、交易及雕藝博覽、行業展會等功能為一體,成為惠安石雕石材產業的核心。
研究中的《惠安縣石雕石材行業準入條件》將把規模小、效益低、污染高的企業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