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和殿云龍石雕用艾葉青石雕刻而成的,石料產自北京房山。清朝乾隆年間,將原來明代所雕刻的花紋去掉,重新雕琢。石雕高米,寬米,厚1.7米,重達200多噸。在石雕四周都是卷草紋,下端是海水江牙紋,中央是飛云簇擁的九條龍。其中九條游龍,五座浮山,寓意:九五之尊。在中國文化中,龍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從距今多年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對原始龍的圖騰崇拜,到今天人們仍然多以帶有龍字的成語或典故來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上下數千年,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淀龍成了中國的象征、中華民族的象征、中國文化的象征。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龍的形象是一種符號、一種意緒、一種血肉相聯的情感!。龍的子孫、龍的傳人這些稱謂,常令我們激動、奮發、自豪。龍的文化除了在中華大地上傳播承繼外,還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國的華人居住區或中國城內,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飾物仍然是龍。因而,龍的傳人、龍的國度也獲得了世界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