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大象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一種風水石雕擺件,大象力大魁梧,但是性情卻十分柔和,憨態可掬的石雕大象總是十分惹人喜愛。因此石雕大象在動物石雕制品中總是獨占鰲頭。寺廟中的石雕大象造型多種多樣,從石雕大象的象牙數量不同來區分的話,可以分為六牙白象和兩牙石象。六牙白象似乎是寺廟石雕大象的經典款式,也是寺廟石雕大象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藝術形態。石雕大象普賢菩薩的普是遍一切處義,賢是最妙善義。
是說普賢菩薩依菩提心所起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處,純一妙善,具備眾德,所以名為普賢普賢菩薩是中國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象征著理德、行德,與象征著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薩相對應,同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普賢菩薩代表菩薩行愿,普賢菩薩又稱三曼多跋陀羅,意思是具足無量行愿,示現于一切諸佛剎土。六牙白象普賢菩薩是大乘菩薩的代表,象征著大乘佛教的精神。白象是普賢菩薩愿行廣大,功德圓滿的象征,所以峨眉山寺廟中的普賢塑像多騎白象。
在峨眉山的洗象池,傳說普賢菩薩每次騎象過此,必在這口池里汲水洗象,然后才登上金頂,池旁的寺院也取名洗象寺為了歌頌普賢菩薩的功德,連纏生在冷杉枝干上的松蘿,當地人也美其名曰是“普賢線”,認為是普賢菩薩特意在懸崖陡壁上掛起這些長線,引渡信徒登絕頂。石雕大象與普賢菩薩白象代表普賢菩薩的愿行殷深,辛勤不倦。象有大威力,而其性柔順,以象調順,性無傷暴有大威力如善住龍,意表菩薩性善柔、有大勢。普賢觀經曰:“六牙表六度,四足表四如意。”止觀二曰:“言六牙白象者,是菩薩無漏六神通。
牙有利用如通之捷疾,象有大力,表法身荷負,無漏無染,稱之為白頭上有三人,一持金剛杵,一持金剛輪,一持如意珠,表三智居無漏頂。”六牙石雕大象六牙白象原為菩薩所化,表示威靈,象征“愿行廣大,功德圓滿”。《普曜經》云:“菩薩便從兜率天上垂降威靈,化作白象,口有六牙。”六牙是佛法中的六度萬行的象征。四神足,又叫四神足。就是成就解脫所需要的四種力道:欲如意足、精進如意足、念如意足、思惟如意足。如果有這四種力道,就能很快成就佛果。比如佛經的咒語中常會念“娑婆訶”。
“娑婆訶”就是“速速成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