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又稱雕刻,是雕、刻、塑三種創(chuàng)制方法的總稱。中國古代的雕塑主要有:泥塑、石雕、青銅雕、木雕、玉雕、漆雕等類型!石雕一般采用大理石、花崗石、惠安石、青田石、壽山石、貴翠石等作材料。花崗石、大理石適宜雕刻大型雕像;青田石、壽山石的顏色豐富,更適宜于小型石雕。
石雕技法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立體石雕,包括立體人像、動物雕像、壁爐、雕刻柱頭等;另一類為平面石雕,包括浮雕、鏡框、畫框、透雕窗格、刻字牌匾、石刻畫、影雕和線雕等石雕的種類主要有十二類,其中陵園石雕,包括各種陵墓石像、石棺槨、墓葬祭品等,如西漢霍去病的動物石刻,漢武帝茂陵石仲翁,唐太宗的昭陵六駿等!西漢霍去病墓的16件動物石刻,包括馬踏匈奴、臥馬、躍馬、臥虎、臥象、石蛙、石魚二、野人、野獸食羊、臥牛、人與熊、野豬、臥蟾等14件,另有題銘刻石兩件。
作為中國最早的大型石雕,是將軍生前為國立功的戰(zhàn)場——祁連山的象征,墓上散置各種現(xiàn)實生活中的野獸和神怪的幻想動物形象,與大自然環(huán)境結為一體,充溢著生命力這些作品雕刻手法異常簡練概括,利用了石材的自然形態(tài),略加雕鑿,便生動地呈現(xiàn)出不同動物的神態(tài),形式博大、雄渾。其中馬踏匈奴石刻具有象征意義和紀念碑的成分。霍去病是西漢武帝時期反攻匈奴的著名青年軍事家,十七歲從軍打擊匈奴,因戰(zhàn)功卓越被封為“冠軍侯”。公元前,霍去病率大軍追殲匈奴主力,直抵狼居胥山,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對漢朝的軍事威脅。不辛的是24歲時霍去病英年早逝,撒手西歸。
漢武帝在惋惜之余,為了表彰霍去病的顯赫戰(zhàn)功,在茂陵東側為霍去病修筑了一座形如祁連山的巨大墓冢,寓意霍去病生前在祁連山一帶戰(zhàn)無不勝,威震匈奴又在墓前布置了各種巨型石人、石獸作為墓地裝飾,這在西漢時期的墓葬中,是一個僅有的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