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杜紅強說,近年來,隨著經濟的活躍與社會的發展,各種侵犯知識產權的糾紛時有發生。對于老百姓來說,如果發現自己的知識產權被侵犯,收集和保存證據是維權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這個證據,一方面是證明自己具有知識產權的證據,另一方面是證明對方侵權行為的證據,包括相關證書、侵權實物、影像資料等。”杜紅強說,在掌握了相關證據后,首先可以自己或聘請律師與侵權人協調解決,協調不成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河南文化產業網消息:“說實話,看著自己的作品模具就這樣沒了,挺心疼的!”下午,看著鑄銅匠們手起錘落,擺在桌上的雕塑模具變成碎片,現任鄭州市雕塑壁畫院副院長、河南省著名雕塑藝術家虞曉明坦言當日下午6時許,在伊川縣酒后鄉一家工藝品公司內,一場特殊的銷毀儀式正在進行。被銷毀的物品是今年參加河南省首場鑄銅雕塑展的雕塑藝術品的模具。首批銷毀的模具有12件,其中就有虞曉明的參展鑄銅作品《大雪》的模具。銷毀儀式中,盡管心有不舍,但虞曉明等到場的藝術家們,仍和鑄銅匠們一起拿著鐵錘,挨個兒將這些模具拆分、敲碎。“這些模具都是依據藝術家們創作的泥胚、石膏像,由技術人員用樹脂和硅膠做成的。
模具是制作鑄銅藝術品的第一步,可以說,為了保持藝術品的原始魅力,模具的制作費盡了鑄銅匠們的心血”該公司負責人王勝利說,“如果把這些模具銷毀,就做不成澆鑄所需的蠟型,也就是說,再也做不出一模一樣的藝術品了。”“經過現場監督,這12件雕塑藝術品模具銷毀真實有效!”銷毀完畢后,來自伊川縣公證處的兩位公證員崔長生、吳曉丹當場宣布。對這兩位公證員來說,都是頭一次參加這種藝術品模具銷毀活動。“公證人員的全程監督,保證了銷毀活動不會弄虛作假。”王勝利道出了請公證人員到場的理由。
將藝術品模具銷毀,有“一箭三雕”的作用據我市雕塑藝術家楊志強介紹,在眾多雕塑形式中,鑄銅雕塑在雕塑形體還原度、細節復雜性等方面都有突出優勢“近年來,隨著藝術品收藏之風盛行,鑄銅雕塑的收藏市場也漸熱,但隨之而來的是各種仿冒品的層出不窮,讓人真假難辨。”楊志強說,“原作品的創作者們,面對這些似是而非的‘山寨’貨,往往防不勝防。”“用銷毀藝術品模具的方式來保護藝術家的知識產權,對河南文化藝術品市場來說,是一種新嘗試。
”虞曉明認為,除了求助于法律,在鑄造企業這一藝術品制作源頭控制藝術品的復制數量及質量,無疑能起到“一箭三雕”的作用,“一是保護了藝術家的知識產權;二是保證了藝術品收藏者的利益;三是讓鑄造企業從單一的流水線式生產作坊,蛻變為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品專業制作機構”虞曉明說,目前,在一些雕塑藝術盛行的歐美國家,用銷毀藝術品模具來保護知識產權的方式已很普遍,但在我國還不多見,這次酒后鄉王勝利公司統一銷毀藝術品模具的做法,還是河南省的頭一回。
保護自身知識產權,來聽聽律師建議河南尚中律師事務所律師杜紅強說,根據法律規定,知識產權是指權利人對其所創作的智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專有權利,主要包括專利權、著作權和商標權等內容,其中,文學、音樂、戲劇、繪畫、雕塑、攝影等方面的作品,都具有著作權杜紅強說,近年來,隨著經濟的活躍與社會的發展,各種侵犯知識產權的糾紛時有發生。對于老百姓來說,如果發現自己的知識產權被侵犯,收集和保存證據是維權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這個證據,一方面是證明自己具有知識產權的證據,另一方面是證明對方侵權行為的證據,包括相關證書、侵權實物、影像資料等。”杜紅強說,在掌握了相關證據后,首先可以自己或聘請律師與侵權人協調解決,協調不成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杜紅強提醒,我國《著作權法》中特別明確規定:為制止侵權行為,在證據可能滅失或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著作權人或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可在起訴前先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人民法院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這條規定,是維權的普通老百姓的“定心丸”,必要時一定記得使用。關鍵字:銅雕,銅雕佛像,銅雕開荒牛,銅雕華爾街牛,開拓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