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最有名的石雕,要算是龍泉寺的石牌樓,這座石牌樓建造于一九二至一九二四年。石牌樓的后側配以大石獅、石蟠桿,后面連接石拱橋,純屬漢白玉建筑。一色皆白,銀光晶瑩。石牌樓三門四柱,三個樓頭分上下兩層,中樓高大,兩耳樓下傍,四根方柱插入四個方墩,每根方柱又有前后兩根圓柱斜頂著。結構緊嚴穩固,形制剛健挺拔,通體精雕細刻。石牌樓的前后垂檐和三門的拱券,都采用鏤空雕法,玲瓏剔透,中門拱券上雕有“二龍戲珠”。
兩條龍飛騰于團團自云之中,張口睜目,很有氣勢龍的角、牙、舌、須、鱗、爪和云頭等,雕刻得恰到好處。兩耳門的拱券上雕有花卉、仙桃、柿子、毛筆、塵拂、紙扇、寶鏡、書籍等十分逼真。石雕牌坊的四根方柱的四個石墩一字排列,外面兩根的頂端為下卷蓮瓣形,里面兩個的頂端各雕二十多個小石獅,這些石獅四周圍繞,姿態各異,栩栩如生。四個大石墩的外側,雕有龍紋圖案,四根方柱前后抵頂的八根斜圓柱上,皆雕盤龍,稱為絞龍柱。
牌樓的圓柱底及頂端,斜圓柱頂端,脊領兩端,出檐翹角、橫袱兩端和立面兩處,皆雕龍頭,或整條龍牌樓統體雕刻蛟龍八十余條。牌樓中門檐下,雕有“峻凌霄漢”的豎匾。中門橫袱間的嵌板上題有“佛光普照”四字,左右耳門的橫袱嵌板上也各題字,牌樓正背兩面的構筑和雕刻形式相同,只是內容不同罷了。牌樓后面的一對大石獅,造型生動,獅子頸戴項圈帶,圈帶系響鈴,胸前掛穗纓,毛發卷曲,雙目圓瞪。右側的石獅,左爪按著一只小石獅,小石獅側臥著,嘴咬著大石獅胸前的穗纓,四只小爪和大石獅的大爪相搭,顯示出一副活生生的獅子母愛情景。
牌樓兩側的石蟠桿,插在石方臺上,共有五節高,末端套有銅頂蟠桿造形大方,別具一格。總之,龍泉寺的全部石雕,富有質感,雕工紛緊而脈絡清晰,堪稱石雕建筑藝術的珍寶。龍泉寺建于宋代,民國年間重建,為南山寺的下院,寺內有南山寺當家和尚普濟的石雕墓塔。墓塔純屬漢自玉石雕。塔的石砌方臺一點五米高,六點四米見方,方臺的四側面雕著上下卷蓮瓣,上下卷蓮瓣的中間槽內雕一百一十尊小巧玲瓏的坐佛像,四側角雕四尊大力士肩扛大塔,方臺四周圍以石欄桿。
基塔廣座的八角皆雕大力士,粗大的塔圓腹上刻有經文,東、西、南、北四面各雕一尊彌勒佛像普濟死于民國六年。因他自稱彌勒佛轉世,故在墓塔上刻有此像。塔圓腹上雕八角樓檐狀,象大傘蓋似的罩著塔腹和塔基。再上則為細高的塔尖。這廟墓塔造形別致、精雕細刻,大方美觀,是一座別具特色的石雕建筑。此外,該寺中軸線上排列著三重大殿,第一座天王殿的正面構筑為漢白玉,立面上雕有丹鳳朝陽,松、竹、梅、蘭等,雕工嫻熟,形神兼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