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毅人攝影陳毅人這邊,孩子們齊聲朗讀憲法;那邊,老師帶著學生們揮毫潑墨……上午,在紹興上虞憲法公園,隨著網絡直播鏡頭的不斷切換,移步異景的憲法元素及形式多樣的憲法活動有序地呈現在畫面中,網友們跟隨鏡頭,一起探尋憲法足跡。由省司法廳、省普法辦聯合浙江法制報開展的“浙里”話憲法首場網絡直播活動當日在上虞憲法公園舉行。
浙江普法、紹興普法、上虞普法等各級司法行政單位的微信公眾號以及浙江新聞APP進行同步直播本次直播活動共收獲75萬點擊量。上虞憲法公園是紹興市首個大型法治文化主題公園,占地面積約6萬平方米,以景觀小品、浮雕墻、主題雕塑等藝術作品為展現手法,生動演繹了“法治溯源”“虞舜文化”“普法惠民”等八個主題篇章。整場網絡直播活動環憲法公園一周,時長半小時的直播鏡頭記錄下了精彩的活動畫面。
現場舉行了“憲法進萬家”觀摩活動,全省各地市憲法公園建設成果在上虞憲法公園集中展示,讓大家一站式領略了11個地市的憲法公園風采在公園“法治溯源”篇章里,直播鏡頭對準一幅長8.5米、寬1.24米、高1.05米的石雕畫軸工藝作品。石雕畫軸緩緩打開,從秦律到大清律例,沿著歲月的軌跡,極具代表性的七個朝代律法依次展現在石雕畫中。而在石雕畫下,數十名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揮毫潑墨,將憲法元素融于詩詞楹聯中,為憲法宣傳增添了一份文化氣息。跟著鏡頭繼續前行,一面浮雕墻出現在畫面中,此處是公園“虞舜文化”篇章。
浮雕墻的五個版塊訴說了五個歷史故事,構成一幅“舜帝治國,天下大同”的精彩畫卷下一幕,鏡頭切換到一處草坪,學生們圍坐一圈,濱江小學學生王憶寧站在其中,講述憲法故事。班主任告訴記者,濱江小學注重青少年普法教育,經常組織法治班會、憲法宣講等活動,讓法治理念深埋孩子心中,也培養了一批熱衷宣講憲法故事的學生,王憶寧正是其中的佼佼者。記者注意到,整場網絡直播中,青少年是鏡頭里的“常客”,這得益于上虞區對青少年普法教育的重視。
上虞區司法局普法與依法治理科科長沈萍介紹,上虞推出“法潤虞城”三年行動計劃,其中一項便是關于青少年的“校園學法崇德”而去年末成立的紹興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又為當地青少年學法增添了一個好去處,該基地設施齊全,法治特色突出,能夠有效滿足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各項要求,深受青少年喜愛。網絡直播的最后一個鏡頭定格在了一輛特殊的“公共汽車”上,車身上刻著“衣食住行法律同行”八個字——這里是憲法公園一處普法互動景觀小品。
沈萍介紹,“站臺”上設置了法治小站,展示百姓生活中容易碰到的法律問題,“車廂”內的普法顯示屏上播放著上虞自制的法治文化作品,整件景觀小品能讓百姓感受到法治的溫度,讓他們明白法律就在身邊“浙里”話憲法首場網絡直播活動結束后,還將陸續走進全省各地,讓網友看到更多我省憲法宣傳的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