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中的石雕麒麟,大多采用半圓雕、高浮雕、陰線雕及鏤空雕等多種技法完成,根據雕刻對象的實用性、藝術性特征被運用于建筑的不同部位。例如安徽績溪周氏宗祠門樓正間額枋及柁墩上的鏤空雕刻,表現的是一騰龍腳踏祥云從天而降,兩麒麟張嘴對視,以松柏、祥云、波浪襯托,畫面表現得十分緊湊,立體感也很強。這時候石雕貔貅也出現家庭裝飾中。
據考古挖掘表明,殷商時代石雕在建筑中就已出現,但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們現在見到的建筑裝飾石雕主要集中在明清兩代明清時期不僅宮殿建筑重視石雕,寺廟雕刻、館舍、民居等也都盛行裝飾石雕,雕刻題材以人物故事、花鳥圖案、石雕麒麟等為主,祥禽瑞獸也十分常見。從大的地域來看,北方傳統建筑主要集中在以黃河中下游為中心的山西中部、北京、天津及陜西、河南、河北、山東的部分地區。北方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石雕要屬北京的皇家宮殿和山西的晉中大院。南方則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下游的江浙、皖南、兩湖以及東南沿海的福建、兩廣等地。
江浙一帶有大量園林庭院,是南方比較典型的宅居代表古徽州地區民居的裝飾木雕也十分普遍。浙江東陽和廣東潮州也是建筑裝飾石雕較集中、成規模的地區。另外,福建漳州陳太傅祠的石雕麒麟,麒麟作回首狀,身體仍然是鹿的體態,四周以玉書裝點,將“麟吐玉書’’的典故表現得十分清楚。安徽黃山呈坎某女祠隔扇門絳環板的石雕麒麟,呈方形適合紋樣,麒麟的身體呈長形環狀,就是一副龍的形象。
安徽黃山潛口清園誠仁堂東廂房窗下掛板木雕,其盒子內和外的幾只石雕麒麟,似乎正在庭院中散步,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態麟降庭院,是大吉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