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坊和石牌樓都是中國古代用于表彰、紀念、裝飾、標志的建筑物,通常都用在宮苑、寺觀、陵園、祠堂、衙署和街道路口等地方。由于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老百姓搞不清楚“坊”、“樓”的概念,后來兩者就合二為一了。徽州石牌坊的裝飾手段主要是石雕,裝飾風格因石牌坊的類別、等級而各顯不同。民間營造的牌坊裝飾簡略,樸素大方,雕刻層次少、內容簡單。額坊一般用浮雕、淺浮雕、線刻手法;柱間樓常作透雕;靠柱石多用圓雕來增強形體真實感。
例如西遞村建于明朝萬歷六年的胡文光刺史坊是徽州石牌坊里裝飾精美的典型,石牌坊的月梁上刻有精美古樸的浮雕正中額坊雕刻“五獅戲繡球”,兩側額坊分別雕刻鳳凰、麒麟、仙鶴、梅花鹿。梁柱間,用石雕斗拱承托,兩側嵌以石雕花窗。二樓橫梁西向,刻有“膠州刺史”,橫梁東向,刻有“荊藩首相”;三樓軸線上刻有“恩榮”兩字,兩旁襯以花盤浮雕,顯示牌樓的建造,是皇帝的寵幸與恩賜。牌樓四根石柱,東西兩面,共有12個穿樺,立著中國神話傳說的“八仙”與四位文臣、武將的雕塑。
整座牌坊裝飾題材多樣、裝飾內容繁多,體現出該石牌坊不同尋常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