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福善正在用針管吸取蛋液。于晶攝宋福善正在用針管吸取蛋液。于晶攝中新網中衛電題:探訪寧夏蛋雕藝人:中新網記者于晶來以刀代筆,將世間萬物濃縮于薄如蟬翼的蛋殼之上,方寸之間雕梁畫棟,寧夏80歲的老人宋福善是一位“蛋雕”手藝人。宋福善制作的十二生肖蛋雕。于晶攝,記者在寧夏中衛市見到了正在進行蛋雕創作的民間藝人宋福善,專注而深邃的眼眸下,憑借著一把刻刀在僅有0.2毫米厚的蛋殼上雕刻著圖案。
奔騰的駿馬,夏日的青荷,靈動的萌寵,若非記者親眼所見,真的很難想象到這些栩栩如生的圖案都是在一個個皮薄如紙的蛋殼上雕刻出來的宋福善正在制作蛋雕。于晶攝宋福善告訴記者,蛋雕融合了雕刻和繪畫技藝,是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藝術表現形式上,蛋雕有浮雕、鏤雕、浮雕加鏤空、鏤空淡彩等,可在小到鵪鶉蛋、烏雞蛋、雞蛋、鴨蛋,大到鵝蛋、鴯鹋蛋、鴕鳥蛋上進行創作。年輕的時候,受母親剪紙藝術的影響,宋福善喜歡上了剪紙、雕刻。
退休后沒有老師,沒有前人經驗,他僅僅靠著一腔熱情就開始了蛋雕的嘗試,“一支鉛筆、一把刻刀,材料家里都有,可當我拿著家里的雞蛋開始雕刻時,才發現要想在雞蛋殼上雕刻出東西,簡直難如登天,又脆又薄的蛋殼沒有任何的柔韌度,稍微用力不當就會刻透”宋福善向記者講述起了自己艱難的蛋雕藝術創作生涯。起初也只是雕刻花草,慢慢地開始嘗試著人物肖像的雕刻。雖然有了點基礎,但開始雕人物后,才發現人物跟花草不一樣,經過反復探索,他終于研究和掌握了一套浮雕蛋殼的雕刻技藝。“在蛋殼上面做人物肖像雕刻難度是比較大的,因為首先要有足夠的素描基礎,準確的將肖像畫在蛋類上面,蛋類有一個弧度,一般的畫素描的話,容易畫出來變形。
”宋福善說,做蛋雕除了要有藝術底子,更是考驗耐心,一步雕錯了,那整個蛋雕就都壞了因為雞蛋脆弱,他的蛋雕不止一次“前功盡棄”。有很多時候,整個蛋都已經雕刻好了,到了清洗、裝飾底座環節一碰就碎了。宋福善告訴記者,要學蛋雕,先要找到合適的蛋。來,他總結出了一套“選蛋經驗”:在選蛋的時候,要盡量選擇蛋殼圓潤圓滑的,表面沒有裂痕的蛋。就雞蛋而言,要選擇顏色比較深的,因為顏色比較淡的雞蛋,做出來的效果不會很明顯。對于宋福善來說,蛋殼是特殊的藝術載體,蛋雕是特別的藝術語言。
宋福善認為,蛋雕最重要的是勾圖和雕刻階段,先用鉛筆輕輕勾勒出各種圖案元素,經過反復修正,才能開始正式雕刻“蛋雕的整個過程可謂刀刀皆險,如履薄冰,因此要膽大、心靜,心無雜念,掌握好用刀的力度,手勁大了,蛋殼容易破,手勁小了,層次感很難體現出來。”談起未來對自己蛋雕“事業”的發展,宋福善稱,他要將這門藝術學精并傳承下去,讓它成為一種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讓更多人認識蛋雕這門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