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雕作品的空間感并不完全指客觀物體存在的實際空間,更主要的是指形體相周圍擴張的心理“勢頭”“趨向”。空間意識是藝術家特別是雕塑家必須具備的品格,它是潛在的視覺、觸覺和運動的感覺。浮雕的量感,通常量是指物質的量,而量感作為雕塑術語,則是指心理的量,量感源于物理的量又與之不同,重量感不單是指重,還包含著視覺上的厚重感、結實感、緊張感一樣。
表現量感并不完全取決于用料的多少、物質載體的輕重,關鍵是正確塑體、面的構成和聯接關系所謂量感,是充滿生命力的形體所具有的生長和運動狀態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只要有意識地塑造物體,使之具有對外力的抵抗感,自在生命感和運動感,就表達了量感。浮雕藝術一般通過浮雕的空間變化來體現空間語言,并且往往運用多變的空間樣式、豐富的人物和眾多穿插的場景等方式的組合來表現復雜情節。就其空間類型而言,一般有三類:1.實體空間。“浮雕秉承繪畫性和立體性的兩種優勢,既有三維立體形態,又有二維面狀特征。
”較之于其他雕塑,浮雕更具繪畫特性;較之于繪畫,浮雕則更具有觸感和立體感因此,通過同受光面明暗對比、透視關系、高低層次等創意處理,浮雕具有普通繪畫與雕塑難以比擬的實體空間表現力。2.虛擬空間,浮雕的虛擬空間表現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被實體包圍的內部虛擬空間,實體規范其行,體現出深遠;另一種是處于實體外部的虛擬空間,形體輪廓是其邊界,其余的大而無邊,顯現出寬廣。“實體影像分別勾勒出前者的外界和后者的內界,隨著觀眾腳步移動,虛擬空間處于變化狀態。
3.重構空間,即超越浮雕實體空間、虛擬空間的意義空間,從而傳遞出主題思想、中心內涵、造型美感和情感流露等非物質內容,使藝術融入了無限的暢想、豐富的情感及深刻的哲理藝術家創作浮雕藝術的過程即是充分展現藝術家豐富情感的過程,具有藝術家情感張力的浮雕藝術一經呈現即可對觀賞者形成巨大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