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銅雕塑是文物中比較重要的一類,青銅雕塑因其量多,精品多,藝術與科學價值高而享譽海內外。因此銅雕塑工藝品的各種特點也為人們所矚目,并且銅雕的鑒賞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類學問。中國至今出土了多少青銅器,至今沒有人能給出一個比較精確的數字,因為他的數量實在是太大了,并且因為種種原因,統計的困難十分大。就以帶有銘文的銅雕塑來說,至今出土的粗粗一算就有多件,加上沒有統計的,流失海外的,其數量將更加龐大。
中國銅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鑄刻有文字,即我們通常所說的金文這是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鑄銅雕塑的一個明顯的不同之處。銅雕鑄刻銘文是從商代中期開始的,起初只是一兩個字。商代晚期開始銘文增多,但最長也不過48字。西周時期是銘文大發展時期,長篇巨制不少,如毛公鼎銘達499字,是銘文最長的青銅器。春秋以后銘文漸趨減少,戰國時往往是“物勒工名”,罕見長篇銘文。這些銘文書體或粗獷或瘦勁,或工細或秀美,本身具有很高的書法欣賞價值。
而文字對于歷史研究十分重要,一篇長篇銘文不亞于一篇尚書,可見其珍貴程度而銘文本身又是我們鑒別斷代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