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佛像創作風格之一便是線性的塑造。中國傳統造型藝術創作中線性的運用極為豐富,它是藝術造型形式語言表達和構筑心理特征的主要創作方式之一。在石雕佛像創作中,為了追求佛像身體動態曲線所體現出的行云流水般的流暢飄逸之感,需借用線條形式來加強空間形體所構成的空靈之感,突破理性界限的束縛,自由進行加工創作。與此同時,線條在作品雕刻過程中,在有意無意之間被賦予了神韻,宛若天成。
?利用這種線性塑造手法而形成的中國石雕佛像風格,其藝術效果與西方雕刻風格有著截然小同的形態特點它小是為了單純表現雕塑的體積、空間和塊而,而是為了突出雕塑的輪廓線與身體衣紋線條的節奏和韻律。這些線條都是經過推敲、概括、提煉、加工而成。西方雕塑體積感極強,而中國雕塑只有大的體積關系,強調整體中的平面關系。有時在平面上運用陰刻線條來表現肌膚和衣服的皺褶,雖然只有繪畫的平面效果而沒有在空問中加以形體塑造,沒有那么多明暗起伏的細微變化,但仍能夠體現出一種空問效果。
這種線性的運用,在漢唐陶俑、敦煌莫高窟唐代彩塑、麥積山石窟造像、太原晉祠宋塑侍女、大同華嚴寺遼塑菩薩、平遙雙林寺明塑和昆明笨竹寺清代羅漢像等作品上隨處可見這種借用中國畫的繪畫效果,使用線條去把握空問美感的藝術創作手法,在當代的雕刻創作中同樣適用。筆者在創作玉雕作品《思維觀音》之時,塑造了觀音靜謐半枷跌坐于石上,雙手抱右膝曲起,使整個衣紋線條自上而下一貫而下,充盈著起伏的節奏韻律,同時又包含著細致的微妙變化,形成錯落有致的視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