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從秦漢開始,石雕龍鳳的關系有了變化。一方面是繼續(xù)對應、結合。如秦代的“夔金龍鳳紋銀盤”、漢代的“四神紋”瓦當、陜北榆林出土的漢墓石門上的石雕龍鳳紋、北魏的墓志邊緣裝飾畫、仙人乘龍跨鳳石刻、隋代的青瓷鳳頭龍柄壺、唐代的龍鳳紋銅鏡、宋代的鳳亥龍把玉碗、元代的龍泉窯貼花龍鳳紋需捷、明北京的壇祈年殿的龍鳳雕刻御路圖、龍鳳石、清代的琺瑯彩龍鳳紋雙連瓶、刺繡龍鳳呈祥圖案、彩繡龍鳳雙喜紗簾等。
這樣的對應和結合。一直延續(xù)到當代的石雕藝術另一方面;雕刻龍還有更深的含義,龍的身上開始有了象征君莊帝王的神性。君主帝王們都說自己是:“真龍?zhí)熳印保缜厥蓟史Q“祖龍”,漢高祖是其母感蛟龍而生,而且生得“隆準而龍顏”.;王莽要“當仙成龍”,漢光武帝“夢赤龍”,等等。既然帝王們自稱為龍自比為龍、作為對應,帝后妃檳們就開始稱鳳比鳳了。帝王服“龍袍”,帝后便戴“鳳冠”:帝王住“龍邸”,帝后便居“鳳樓”;帝王有“龍火衣”,帝后便有“鳳頭鞋”,等等。
這時候皇宮就有了各種石雕龍鳳雕塑,北京有石雕華表上面雕刻龍,北京故宮的橋欄板上雕刻有石雕雙龍戲珠,就連皇帝的龍椅上都是九龍圖雕刻,衣服上有龍鳳呈祥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