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建筑物前的雕像共有三組,第一組是金水橋上的欄板和望柱群的浮雕與圓雕,遠看天安門的人會感覺到這些望柱很象人的隊伍,柱頭則頗象人的頭部,一般說人的高度是判斷建筑高度的習慣標準,但是由于柱頭高于人的實際高度,所以它就造成了天安門比實際尺寸高大的“錯覺。望柱造成的錯覺在遠距離及中距離都起到尺度的視覺作用。
第二組雕塑是華表,華表上面有兩朵行云形狀的圖案裝飾,在遠看時,這兩朵漢白玉的行云仿佛浮動在天安門深紅高墻的上半部,構成天安門建筑在云端之上的意境似乎是聳立于天際的天官。第三組是石獅子。石獅子分兩組,前后排列共四座,是明代的原物,基本形是團起來的,這形狀與天安門正面那長方形中有點梯形構造的大片平面的紅墻,組成了很強烈的形體對比,也由于白色的石獅和紅墻的顏色對比強烈。天安門建筑物前的雕像所以在看時輪廓清晰,互為對照。兩組石獅華表及望柱同時也都起到增加空間感和加強中軸線的作用。華表石獅和金水橋上面的望柱柱頭構成高低、深淺形狀不同的三組相互配合襯高建筑。
遠看時三組雕刻起著襯托作用,等到觀者由遠走近,漢白玉雕刻已經移到旁邊或后面時,人們已能看到城門洞的厚實感到它的深度時,建筑的偉大氣魄已使游者感覺到壓力,這時三組雕刻就完成了它的配合和襯托的任務,尤其是走進天安門的券門時,那深而厚的城門洞還會產生神秘感,造成強大的壓力,那就是封建統(tǒng)治的壓力亦即建筑結構與造型給予的威力。石獅因此,天安門前的三組雕塑,加強了紫禁城建筑的氣勢,加強了中軸線的變化和形象的多樣。它體現(xiàn)了皇帝的意圖,具備了高度的藝術性。過了天安門就是午門了。紫禁城有四個門,午門是正門在南面,高35.6米,當中建重樓九間,左右設鐘、鼓樓,又叫午鳳樓,清代皇帝去祭祀壇廟時,要經過這里。過去午門前還是舉行“受俘”理解的地方。
明代皇帝在這里懲罰大臣,有一次庭杖了一百三四十人,當場打死十七人,可見午門也是皇帝顯威風的場地過了午門,即進入紫禁城,紫禁城的城內建筑又分“前朝和“內庭”兩大區(qū)域。紫禁城“前朝是皇帝和百官見面的區(qū)域,以太和、中和、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其特點是威嚴而莊重,太和門是“前朝的正門,寬58米多,面積1800平方米,明代皇帝就在這里聽取大臣奏事,叫做“御門聽政”。太和門前的兩邊有一對巨大的銅獅子,據(jù)說是乾隆時制作的。
可能原先也有一組獅子作裝飾,銅獅的雕刻雄偉,鑄造非常精美,它精細而有氣魄銅獅玩球,另一銅獅在耍小獅子,這對銅獅美化了建筑,同時也顯示了皇帝的威力。傳說中的獅子,既能降怪“鎮(zhèn)魔,實際上銅獅守門也能對大臣顯示威風,造成心理的作用。銅的結實與獅子造型的強體積感覺,真有點象武裝了的天王力士。它既為紫禁城“前朝”正門裝飾,也加強了統(tǒng)治者有力量的意念,它是紫禁城“前朝”雕塑規(guī)劃的一個重點。紫禁城“前朝”正門裝飾前朝中心的三大殿下有白石臺階三層,三層白石臺都有欄桿,欄板。
上有浮雕,望柱上有龍鳳柱頭,柱共1460根另有突出的圓雕螭首1138個,作為白石臺座的排積水口之裝飾。白石欄桿,望柱的浮雕為龍、鳳等圖案,欄板1414塊。很美觀,表現(xiàn)出穩(wěn)重而又有豐富的變化。在中軸線的御路上,有大幅的“云龍”高浮雕。描繪龍在云、海、山、水之間游玩的場面。構圖非常飽滿,體積感強,很有特色,它和欄板望柱柱頭上那些龍、鳳、荷葉等等的雕刻互相呼應,顯得莊嚴而又華麗。使三大殿的漢白玉部分,有如雕刻繡成的立體織綿。
而這些龍鳳神物及云紋的雕刻形象,在金瓦紅墻的建筑物下面,意似云海,加強了“天宮的感覺浮雕在太和殿前面寬廣的漢白玉石平臺上,立有一組神龜和仙鶴的銅鑄雕塑,取龜鶴延年之意,象征長壽。傳說龍生九子,神龜就是其中的一個,屬龍種,因而神龜局部,還有點龍的特征呢!在太和殿前擺這組雕塑,與兩千多個漢白玉裝飾雕的內容與形式,互相呼應,成為紫禁城雕塑規(guī)劃中象征長壽的部分,它表達皇帝的愿望。
因此,這就和天安門前那三組為烘托建筑的石雕作用不同,和太和門前顯示威力的那兩座銅獅也不同,這個地方已構成了皇帝長壽吉祥如意的象征保和殿北面御路上有巨幅浮雕云龍,雕刻非常獷猛矯健,據(jù)說那是在五百多年之前明代的雕刻。石頭長16.5米,寬3.7米,厚1.7米,重250噸。五百年前這樣巨大的石頭雕出了這樣精致的藝術品,當然是非常寶貴的遺產和經驗了。仙鶴的銅鑄雕塑紫禁城里的“內庭”部分,以后三宮為中心,明代的皇帝就居住乾清宮內,清代的雍正及以后的皇帝搬遷到養(yǎng)心殿去住,從此以后,乾清宮就改成為皇帝接見大臣和春節(jié)宴請王公的地方。
乾清官前有乾清門,門前裝飾著鑾金銅獅這組銅獅在體量上比太和殿前的小很多。它的表情是吼叫與準備搏斗狀,但氣度不如大的魁梧和有內勁,可能也是清代的雕刻。養(yǎng)心殿外亦有銅獅裝飾,守衛(wèi)著皇帝的用房。內庭長春宮是后妃居住和生活的宮廷建筑。長春宮的院內大門兩側,各有銅鑄的龜、鶴雕刻一對,很精美,也是作為表現(xiàn)愿望的產物。參考資料《中國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