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見東方,走進玉雕,關注玉雕界頭條號藝術從這里開始!玉雕是中華優秀傳統工藝及文化中一個符號在今天這樣一個信息化的時代玉雕如何傳承、創新、發展如何讓這門工美藝術更加熠熠生輝成為當下玉雕人思考的命題……一件藝術作品,她不用去討好誰,只需表達藝術家真確的感受,能觸動觀眾某些神經質,至于評價后的反饋是好是壞那都已經不重要了。——周天柱周天柱,出生于云南省德宏,于師從當代玉雕藝術家于豐也先生。

以獨立新概念現實創作者身份簽約也藝術空間;榮獲”中國玉石雕神工獎“金獎等;榮獲”中國玉石雕神工獎“最佳創意獎”;同年榮獲云南大師展“銀獎”;榮獲“中國玉石雕神工獎”金獎、銀獎,現生活創作于成都玉雕藝術家個性的藝術語言怎樣去觸摸時代,情感如何傳遞?現代信息化、多元化,人們的視覺、聽覺乃至感受都在發生變化。這時候我們應該回望古人,理解他們創作的初衷,對石料的把控,更多的去體會和感受他們的精氣神來結合時下,從八零、九零、零零后大的角度去創作,這也是周天柱創作方向的思路。《獻給十九大的歌·觀滄海》而近日參展的上海玉石雕神工獎的作品《觀滄海》就是他內心想表達的世界。
《觀滄海》出自曹操詩詞古典詩詞名作,既描繪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更表達詩人豪邁樂觀的進取精神周天柱借古抒懷,以古人描繪之景及感受創作了贊美和歌頌偉大祖國和黨的主題作品《獻給十九大的歌·觀滄海》。設計“觀滄海這個主題,可能每個人心中都有這么一個概念或者愿景,從我這個角度來理解,它不僅是這個時代節點上可歌可泣的情愫,更多的是咱們的智者,就是我們上面的人物,當然這個人物不是特定指誰,也不是歷史上誰,而是用雕塑的形式展現東方人的面孔這樣一個智者的形象……”周天柱對作品解讀到。
在作品的設計上,上面為水浪,往下水平面是棋局,再往下是礁石以及不銹鋼倒影的形式呈現,層層往下,這些都是周天柱經過反復考量和推敲的,“只有智者,他才能推開層層濁浪,引領我們往更好的方向和空間發展,也借此來喜迎十九大的勝利召開”周天住如是說這塊“大家伙”進入周天柱所在的工作室,色彩構成豐富、種水等因素,曾想進行切片處理,不過考慮到整塊材料的完整性,最后還是放棄了過多商業性的東西,決定雕刻成大件,釋放石性。在設計上周天柱做了多方面的考究,比如說下方誰平面上有個抽象的棋局,他特定的運用了黑與白兩個材質設定一個圍棋,而棋局的主題又包含深意,名為《福祿壽三星獻瑞棋》,既是智者能把握時局,傳遞出的是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及對美好的愿景。
值得關注的是,在整件作品中卻有一個支點,在水平面的棋局上支撐上半部分,看似相當危險,實則很安全而周天柱的切入點是用直觀的形式表現領導人的睿智,在風云變化的時局中,無論內外環境及浪潮當中,總能能找到一個支點來平衡。不過這并非是這件作品的難點,周天柱看來,難點在于材料本身和主題如何貼得進去,本身這塊翡翠具有一些紋理、棉等瑕疵,對于如何去留,厚薄程度,把握的尺度上如何才能更好的表現作品,則花了他很多時間和精力。
目前,作品已選送上海神工獎評選中,不過對于周天柱,筆者對他這段印象更深刻:“有人會評價某件作品好與壞,這都不奇怪,從藝術家的角度來看作品,她就是呈現給觀眾的,她不是去討好誰,然后去怎么樣,而是借此來抒發自己真真實實的感受她能觸動某些神經質,至于說反饋的好與不好,那都已經不重要了”。《獻給十九大的歌觀滄海》世界潮流浩浩蕩蕩,猶如錢江潮起,奔涌向前。“弄潮兒向濤頭立。”中國,站在了新的起點上……作品《獻給十九大的歌觀滄海》,獻給偉大的黨、偉大的祖國、偉大的人民,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