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熙公祠建于清光緒年間,耗費十四年時間和無數潮州工匠的心血,集泥、木、石、嵌瓷工藝之大成,既是一座獨特的民間雕刻藝術展覽館,又是一部潮州民間藝人用石頭和木頭雕刻出來的動人詩篇!其實在潮汕地區有非常多這樣漂亮的建筑,都非常推薦大家走一走去看一看,剛走進來我們就看到了屋檐上面的各種雕塑,太精美了。
位于潮安區彩塘鎮金一村的從熙公祠由旅居柔佛僑領陳旭年主持興建,是一座典型的府第式祠堂,因其出神入化的鏤空石雕裝飾,被譽為“晚清潮州民間建筑的瑰寶”與其他僑胞回鄉建屋大多采用中西合璧的風格不同,陳旭年的從熙公祠將潮州古建筑的傳統風格和技藝發揮到極致,也恰恰是陳旭年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才讓從熙公祠站在了代表潮州石雕最高水平的位置。從熙公祠最大的亮點,莫過于被譽為“世界最精美石雕”的鏤空石雕藝術。從熙公祠的凹斗門樓整體均由石材構筑而成,墻壁更是整塊石板,材料的單一性加大了建筑難度,卻更能體現潮州工匠的技藝高超。
門樓正門兩邊的柿花雞心線四棱檐柱上共有四角十二條凸線和八條凹線,且里外打磨得光滑如鏡,光是雕刻這對石柱就花費了十年功夫真的非常難以想象古代人究竟是有多大的功夫,才能建造出如此精美的建筑,現在的人都講究極簡,是審美變了,還是人們變懶了呢?柱上橫梁懸有一對剔透玲瓏、刻工細膩的倒掛石花籃,被《中國美術全集》收錄并評為“堪稱中國一絕”。這么多漂亮的建筑,真的看都看不過來了。
門樓壁肚上就是代表潮州民居石雕藝術最高水平的四幅青石掛屏:百鳥朝凰、魚蟲花鳥、士農工商、漁樵耕讀,每幅掛屏在構圖和造形上都精妙絕倫,通過細膩精巧、繁而不亂的多層鏤通雕刻技巧,刻劃得活靈活現,潮州流傳的典故“一條石牛繩氣死三個打石師傅”就是出于此的確,如此精雕細琢的建筑,怎么能不留多點時間來參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