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是眾多藝術家樂于表現創作的題材之一。壽山石雕界雕刻觀音的很多,但說到能將觀音雕刻得形神兼備的人,卻不能不提到林志峰。他所雕刻的觀音,既有著常人所喜聞樂見的人間色彩,又充滿了生活的情趣。正因此,他名聲鵲起,廣得同行認可,又獲藏家激賞,更有不少的收藏家,為獲得他的作品,千里迢迢,直奔志峰工作室。
作為壽山石雕刻大家,林志峰20多年來潛心于石雕的研發創作,他的作品有30件獲國家級、省級金獎;20件獲銀獎,因其作品雕工精細、風格獨具,多件被國家級及省級工藝美術珍品館、博覽館所收藏多次受邀赴東南亞、臺灣等地進行工藝文化交流。在海內外有著很高的聲譽。他的作品將木雕技法與石雕技法融為一爐,不僅刀法流利,而且形神兼備,深受海內外收藏家、藝術大師們的喜愛。上世紀代出生的林志峰受家庭影響,從小熱愛雕刻藝術,16歲開始學習木雕,后轉為從事壽山石雕。
俗話說,“石不能言最可人”,林志峰就是這樣一個人,雖然不善言談,但對雕刻卻有天生的靈性,擅長仙佛創作的他將木雕技法與石雕技法融為一爐,集寫實和抽象藝術于一體,雕刻出來的作品呈現一種質樸、大氣、渾厚的韻味,尤其觀音造像更是刀法流利、形神兼備“一塊石頭能否雕成好作品,除了品相之外,還要有獨具匠心的構思。”,林志峰巧遇一塊上等芙蓉原石,通靈剔透、色澤鮮艷奪目的原石激發了他心中的藝術靈感,經過長時間的觀察、揣摩,林志峰最終將裂痕雜質等石中之弊剔除,并巧掩瑕疵、依形就勢,巧妙地把石料中最上等的黃色部分刻成觀音臉部,金黃部分刻成觀音托起的童子,其他的一些巧色則分別刻成觀音身后的景觀,從而增加作品層次。
細觀這件精美的《送子觀音》,作者絕妙的構思和巧奪天工的處理令人拍案叫絕如今,林志峰已經取得了不少成就,作品《童子拜觀音》榮獲第六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銀獎,《普渡眾生》獲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大賽金獎,《劉海觀蟾》獲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金獎等。并先后被評為“福建省民間藝術家”、“全國青年民間工藝大師”、“國際民間工藝美術大師”。
但他對每一件作品的創作仍然不敢馬虎,他說他能感覺到每一塊原石都是有生命的,變化無窮的壽山石必須量體裁衣才能給人以美的享受,所以他要認真、嚴謹地對待每一件作品,不能讓自己的一時疏忽使作品失去應有的靈性與美麗作品欣賞:童子拜觀音月尾綠觀音《送子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