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海濱長廊的市民都知道,那里有一座石雕小童像,小童石像每天都吸引很多游客,給長廊增色不少;金砂公園也有一組小童捉迷藏組雕,為不少游客帶來無窮樂趣這些雕塑小品,都是汕頭美麗景觀中的亮點,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些雕塑出自著名石雕工藝師歐陽文坤之手。
走進歐陽文坤的家中,就好像走進一個石雕藝術品的世界:無論客廳、房間,還是陽臺上,到處都擺滿密密麻麻的石雕作品,這些作品既有有動物、花鳥,也有人物、神像等等世間萬象,作品無不栩栩如生、靈性十足在與記者的對話中,歐陽漢榮父子倆幾次都深有感觸的說,這一輩子,我們與石頭結緣,而其中,諸多題材以及生產工具的不斷改進,也使我們親身感受到時代的巨變。最難忘細節進京參與建設人民大會堂今年80歲高齡的歐陽漢榮,從18歲開始就與石頭結緣。無論是開山炸石,還是打石柱、修建路橋,與石頭有關的行當,歐陽漢榮幾乎都干過。因為長年手握鋼釬的緣故,在歐陽漢榮的左手掌上,食指與無名指比其它手指明顯寬厚得多。
他告訴記者,這就是他30多年打石經歷的最好見證由于擅長潮汕民間傳統石雕工藝,歐陽漢榮20多歲的時候,他隨來自全國各地的建筑大軍一起進京,成為人民大會堂千千萬萬建設者中的一員。那一次,我在北京整整住了一年!提起當時的經歷,歐陽漢榮記憶猶新。他說,雖然當時他只是負責石板加工工作,但也算是參與人民大會堂的建設了,這在他30多年的打石生涯中,也算是留下了一筆彌足珍貴的記憶了。
練技能一天消耗50支鋼釬年,歐陽文坤初中畢業后,進入汕頭市石雕廠當學徒,隨父親學石雕工藝,包括打巧等技術在父親教導下,歐陽文坤很快便掌握了各種雕刻技能,做出了不少優秀傳統石雕工藝品。提起當時剛開始接觸石雕工作,歐陽文坤至今感慨萬千。這名樸實的漢子告訴記者,石雕工作,其實是一項很辛苦的活兒。那時候,石雕加工工具不外就是一把鐵錘、一把鋼釬,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停的敲敲打打中,手指、手背等部位受傷流血是常事。有時碰上一些技藝要求精細的作品,鋼釬也經常折斷、磨鈍,一天更換20多支鋼釬是常有的事。
歐陽文坤告訴記者,最多的一天,他足足更換掉50支鋼釬!生產工具見證時代巨變生產工具的演變,最能見證時代進步歐陽文坤告訴記者,上世紀代以前,石雕加工工具主要是鋼釬。在平時作業中,面對堅硬的花崗巖等石頭,鋼釬經常會磨鈍、甚至折斷,只能更換或修尖再用。隨著時代的發展,材質更硬、耐磨度更高的合金鋼釬出現了。合金鋼釬具有不易鈍、耐用性高等特點,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上世紀代末,石雕行業更為先進的機械加工工具出現了,石雕作業也因此發生巨大變化。
機械工具的出現,使石雕作業速度至少快了一倍以上!歐陽文坤告訴記者,由于是新生工具,機械工具顯得很珍貴,大家平時都不舍得使用,生怕損壞,只有迫不得已時,才拿出來小心翼翼使用一下如今,使用機械工具在石雕行業中已非常普遍。歐陽文坤深有感觸地說,現在加工石雕作品,大部分人都使用機械工具了,只有在修整一些較為精細的部位時,才使用手工工具進行修整,相比以往,簡直就是截然相反。從石雕工藝走向現代雕塑文化在北宋文壇宗師歐陽修故里江西省吉安市永豐,有一座氣勢恢宏的古典建筑物歐陽修記念館。佇立在紀念館中雄偉高大的歐陽修石像尤為突出,是當地重要標志,這座石像就出自歐陽文坤之手。
歐陽修被潮汕歐氏尊為太始祖,潮南區華里西的歐氏就是他的后裔,歐陽文坤也是其中一員經過3個月苦干,歐陽文坤和徒弟們終于完成太始祖塑像。塑像栩栩如生,深受專家認可,更受到當地群眾擁戴,也成為歐陽文坤30多年石雕生涯的代表作之一。除太始祖石像外,歐文坤還先后參與海門文天祥石像、樟木頭的石馬等大型雕塑工程。隨著時代的進步,其作品也從當年傳統單一的神像、石獅等造型,逐漸演變到今天的多元化,融入現代文化元素的作品也越來越多。
比如,僅石獅雕像,記者在歐陽文坤家中看到的作品就有好幾種,除了傳統的潮州石獅外,現在還增加了北京石獅、非洲石獅等品種此外,以前很少看到的海豚等海洋生物石雕,現在也隨處可見了。對話記者:與石頭打交道數十年,辛苦嗎?歐陽文坤:很辛苦,但作為一種謀生手藝,為了生活,再苦再累也要堅持。記者:想過放棄或改行嗎?歐陽文坤:沒有,畢竟是數十年心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輕易放棄的。記者:兩代人從事石雕行業了,有沒有打算讓孩子繼續傳承?歐陽文坤:現在的年輕人干不了這種活。石雕行業有失傳可能,對此我很擔憂。
記者:退休后,現在都在忙些什么?歐陽文坤:還是離不開石雕,哪里有工程,我都會去做歷史記憶年歐陽漢榮出生。年歐陽漢榮開始接觸石雕,從此一生與石雕藝術結緣。年歐陽文坤出生。年歐陽文坤初中畢業后,進入汕頭石雕廠工作,隨父學石雕工藝。年歐陽文坤結婚。年歐陽文坤因職業病提前退休。記者手記俗話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歐陽文坤一家兩代人接力傳承潮汕石雕藝術,用石頭闡釋世間萬物的精神內涵,賦予石頭永恒的生命和靈性,他們對石雕藝術的孜孜不倦追求,讓人肅然起敬。
在長年與石頭打交道中,歐陽文坤落下矽肺的職業病,但他至今仍坦言,自己不會放棄這個行當石不能言最可人。如果說,經典是因為繼承傳統,一流是因為出自大師,那么,歐陽文坤腳踏實地、樸實無華的人格,以及點石成金的高超技藝,則讓他在繼承祖先文化遺產的同時,也創造了一件件不朽的、凝固的石雕作品。從古老的傳統石雕工藝走向現代雕塑文化,在為社會增添美麗景觀、給人們帶來精神享受的藝術道路上,歐陽文坤可謂盡心盡職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