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傳統銅鑄工藝歷史悠久,已達到國際水平。昨日,銅雕技藝第七代傳承人林朝飛告訴記者,目前銅雕傳統技法逐漸缺失,其中傳統銅扣金技術瀕臨失傳。為了挽救這些傳統技藝,他們已提交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上月底,剛剛通過市級非遺保護。1.曲高和寡,生存空間小銅雕可以說是一項“曲高和寡”的技藝。莆田傳統銅雕工藝自成流派,流傳于莆仙、福清、惠安等地及東南亞各國,以分散的家庭作坊為主,散落在莆仙各村落,以東莊居多。
傳統銅雕是歷史文物的實物見證,在莆田九華山、仙游麥斜山和城廂下鄭出土的西周時期的青銅器,見證了商周文化,在城廂下鄭出土的唐開元三年《銅扣》等37件工藝品,見證了唐代的盛世和文明據福建省湄洲塑畫院院長、莆田市民間文藝家聯誼會副會長林朝飛介紹,在古時候,銅雕技藝主要用于寺院的佛像、菩薩像等以及制作貴族的把玩品。2.高達108米的銅雕也能做到準確無誤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莆田傳統銅雕藝術中,鑄出的銅件的紋理和圖案絲毫不差,超大型傳統銅雕,即使高達108米,也能做到準確無誤。
在莆田梅峰寺,有一口宋紹興二十五年由名匠蔡通鑄造的銅鐘,敲擊時聲音洪亮,五更時分可傳至20公里遠,且音有揚抑,有詩贊道:“何處鐘聲出曉煙,梅寺別有上方天……清音可卜陰陽事,還憶當年蔡氏賢”所以有“梅寺晨鐘”之稱,成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年,林勝煌、林朝飛采用紫銅鑄造的藝術品被送往香港收藏。目前,林朝飛等人應越南佛教中央邀請,設計并用傳統記憶法制作目前世界最大的銅坐佛。3.“五年規劃”保護這項技藝林朝飛告訴記者,年到年莆田傳統銅雕技藝出現了繁榮,全市催生銅雕生產企業上百家,但多是家庭作坊式,涌現上千人的銅雕從業隊伍,產品覆蓋全國并銷往東南亞、日本、歐美等地。
然而,近年來金屬原材料價格猛漲,利潤低,產業迅速萎縮,從業人數下降到原來的1/3,而工藝老師更是少之又少了林朝飛等銅雕藝術家們擔心傳統銅雕技藝會失傳,目前,他們正盡最大的努力在做這方面的工作。在的規劃中,他們準備建立莆田市傳統銅雕傳習所,明年還準備編寫莆田市傳統銅鑄工藝方面的書籍,同時還建議建銅雕藝術展示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