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雕塑藝術的產生最早可追溯到洪荒時代,人類為了生存,在制作工具和用器的過程中,對器物的形狀、體積、質感、色彩逐步有所認知,并賦予了豐富的審美感情,產生了器具與觀賞相結合的實用性雕塑。在多處有七八千年歷史的古文化遺址中,就曾經發現原始社會的陶塑與石雕。其中黃河流域河南省莪溝裴李崗文化遺址,發現有隨手捏塑出的人頭和豬、羊等動物陶器。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遺址也有陶塑的人頭和動物,還有用象牙、木頭等雕出的魚、鳥等吉林農安元寶溝、河北省凜平縣后臺子發現過六七千年前的石雕女像。出土于甘肅秦安大地灣的仰韶文化人頭形口彩陶瓶,前額發際齊短,眼、鼻、口鏤空,五官明確生動,已具有動人的藝術情趣。仰韶文化的陶塑人頭、大汶口文化的豬形壺、四壩文化的彩陶人形壺,都生動地表現了人和動物的神情和形態。這些作品均與原始社會的生活、宗教觀念、巫術活動等有關,具有特定的精神內涵。
在遼寧喀左旗大城子鎮東山嘴紅山文化遺址,發現了兩件小型的孕婦像和二十多件人像殘塊這里是祭祀活動的場所,方形基址是祭奉地母神的祭壇,而圓臺可能是供奉生育神或農神的祭壇。女像的頭部、右臂及膝下已殘缺,體形肥碩的一件表面磨光,著紅彩。在距東山嘴五十里處,位于牛河梁地區發現女神廟與積石冢群。該處出土的女神頭像發頂和左耳已殘,頭頂有圓箍形飾,眼球以玉塊嵌成,形態神秘嚴峻。該處還發現了同一軀體的肩臂殘塊,說明原為全身像。另外的人像殘塊約分屬于五六個個體,有大小之分、老少之別。
在主室的中心部位發現相當于真人器官三倍大的鼻子和耳朵,說明原有一尊形體巨大的主神可知廟中供奉的是尊卑有序的神像群。共存的還有大的豬龍、大禽等動物,以及各種陶祭器。紅山嘴后來又陸續發現有陶塑小型裸體女像,有的女像還穿著靴子。可見女神崇拜曾經是亙古的文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