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材與工藝特點在地理條件上,由于粵東沿海地區盛產花崗巖,且潮汕一帶,沿海地區氣候溫熱,對以木結構為主的中國傳統建筑來說,臺風的破壞及多雨水侵蝕的問題使傳統的木結構房屋無法適應,加上海風的鹽堿性對木材有腐蝕的作用,木質材料易于損壞。其次,潮汕人靠海吃海,海洋是潮人賴以生存的哺育者,但海洋又變化莫測時刻存在著危險,海洋是潮汕人獲取資源的地方,但也可能是吞蝕生命的地方。
對于這種不可預知的命運存亡,潮汕人對永恒的渴望也寄托在建筑上石質材料的選擇恰恰符合了這一永生觀念的愿望。潮汕石雕藝人就地取材,選取花崗巖作為石雕材料,這一石料在閩粵地區被廣泛使用。花崗巖表面有肉眼可辨的礦物顆粒,使得其色澤變化均勻豐富。花崗巖石材的材質特點為潮汕石雕增色不少。早在宋代《營造法式》中就已將中國建筑石雕的雕刻方法歸納為四種,即“素平”“減地平鈸”“壓地隱起”和“剔地起突”。素平即“陰紋線刻”,“減地平鈸”是剪影式凸雕和凹雕,而凸出或凹入的面都是平的。
“壓地隱起”即現代所說的淺浮雕,一般凸出的部分比較寫實物象的結構體積都會有所體現,而凹陷的部分則加工為平整的面“剔地起突”即現在的‘高浮雕’,這種雕刻手法往往更能突現空間層次,及客觀物象的具體外觀,更具立體感。潮汕建筑石雕往往會在雕刻完成之后賦以重彩,常用的顏色有藍、綠、紅、褐石、白色、金色等。潮汕石雕的雕刻方式由《營造法式》所說的四種雕刻方法演變發展,形成獨具特色的雕刻工藝。而其中最賦特色的當屬“潮式鏤通雕”。
潮式鏤通雕是從“剔地起突”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其明顯特征是強調凹陷的深度并使所雕刻的場景中的地面呈一定坡度的延伸,有中國畫中的深遠透視法的影子,然后層層鏤通雕刻,形成獨具特色的潮式鏤通雕著名雕藝家張鑒軒總結潮式鏤通雕的特點為“雜雜、勻勻、通通”,簡扼地概括了潮汕雕刻的藝術特色。“雜雜”指的是木石雕刻藝術構圖飽滿內容豐富,潮汕木石雕刻總體給人的視覺感受便是密密麻麻繁復細膩,雖然其內容豐富,形制繁復,但空間層次清晰,主次關系清楚,雖雜但不亂。“勻勻”潮汕方言意為‘‘慢慢來”或“平衡、勻稱”,即主指其布局上整體平衡,次序井然。而“通通”指的是雕刻本身通透玲瓏的藝術效果。
從某種方面體現出潮人審美情趣中對繁復精細的喜愛石雕潮汕獅2.造型的風格特點潮汕鼎盛時期的建筑石雕,雕刻繁復,層層鏤空是其最為顯著的造型風格。其圖案豐富,構圖飽滿,裝飾性強烈,具有獨特的構圖形式,達到繁而不亂,熱鬧歡樂的藝術效果。造型上,客觀形象寫實生動,虛幻形象變形夸張。構圖上,潮汕石雕一方面追求飽滿繁復,雕飾形象大多充滿石屏構件,極少留白。
另一方面,潮汕傳統建筑石雕吸取了中國傳統山水的高遠法、平遠法,強調了時間與空間的延伸,這種構圖形式多出現在以人物故事為主題的石構件中石屏掛件中以高遠之法雕刻遠中近三層空間的人物和景色。人物布局以“之”字形擺開體現了相當成熟的構圖形式美感。這一石屏掛件又以鏤通高浮雕的方式雕刻,空間層次層層疊壓,體現出一種有序的空間遞進層次。因地理環境及人文風格的特點形成別具一格的建筑體系,而依附建筑的石雕構件也因此得以發展。潮汕建筑石雕造型手法繁縟細膩,以高浮雕和鏤通雕為主要造型手法,造型風格寫實嚴謹,構圖形式吸取傳統國畫之法,又具地方特色。
賦色濃重質樸取材地方生活習俗,有地方海產形象又有地方生活場景加之地方戲曲的影響因而擁有濃郁的地方色彩。3.潮汕建筑石雕在當代造型藝術中的意義中國具有深厚的傳統造型藝術積淀,當代造型藝術在中國的發展顯然不可能與傳統藝術脫離關系。學習和研究中國傳統藝術,從中汲取靈感和養分,構建中國本土的當代造型藝術形式,才能使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上得到充分的定位和發展。
當代生活中我們面臨的是席卷而來的全球大同趨勢,如何在如此大潮中保有自身,尋求發展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潮汕建筑石雕藝術的造型形式特點有一方水土的烙印,在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時代,整理和研究這些地方傳統藝術無疑是為我們自身尋求藝術發展的道路鋪上可拓展的基石。而傳統藝術與時代溶合獲得成功的又不乏先例,多少藝術家結合了中國畫中的水墨意趣使油畫作品大放異彩,吳冠中先生就在其中。不僅如此,墨西哥藝術大師塔馬約亦從墨西哥傳統壁畫中汲取靈感,完成了一幅幅優秀的創作。
形式主義大師畢加索也不例外,他喜愛的非洲雕塑無時無刻不在為他提供靈感那些在傳統藝術中學習變通的藝術大師不勝枚舉。潮汕建筑石雕藝術,在嶺南建筑石雕中獨樹一幟,具有獨特的地方色彩,這種別具一格的造型藝術形式無疑可以為我們當今的藝術創作提供借鑒的可能性。潮汕建筑石雕藝術起源甚早,行至明清而成熟,因地理位置特殊而承載了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造型上深受地方文化藝術的影響,形成具有地方色彩的石雕裝飾藝術。
潮汕傳統建筑石雕工藝特點突出,層層鏤通雕刻與高浮雕的塑造工藝追求繁縟細膩的效果,極為精細,取材中有地方沿海生物做為雕塑形象,又以地方戲曲傳說及生活場景為主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圖形符號,構圖上借鑒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形式,又在潮汕戲曲中的舞臺布局吸取養分敷彩和形體塑造則強調地方民俗特征,這一造型形式對于當代造型藝術的繁榮和發展,尤其對于創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造型形式和語言有著現實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