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茂陵的石雕群進入學者視野已有百年,但學界對石雕的題材、內(nèi)容、功用存在不同看法。相傳,漢武帝信奉道教,因聽聞道家傳說東方海上有仙山名曰博山,即遣人專門模擬傳說中博山的景象制作了一類造型特殊的香爐——博山爐。本文認為此石雕是漢武帝時期的。漢武帝網(wǎng)絡(luò)圖片陜西茂陵陵園、陵邑和陪葬墓分布示意圖麒麟在民間有之稱,是,古時有的說法,是祥瑞的象征,漢武帝為了以證祥瑞,所以讓人將金子做成麟趾、馬蹄形狀,用于賞賜功臣良將。
茂陵二○一五年十一月十七日,在西漢海昏侯墓主槨室西側(cè)的床榻下,發(fā)現(xiàn)二十五個馬蹄金、麟趾金,這批馬蹄金、麟趾金是漢武帝,主要用來賞賜那些效忠于皇室、有軍功的大臣石雕“怪獸食羊”長274厘米寬220厘米石雕“怪獸食羊”的細部刻畫漢武帝自稱得到上天的授意,祭拜上天的時候捕獲白麟,水邊又出現(xiàn)天馬,下旨以黃金鑄造這些罕見的祥瑞,以彰顯天授皇權(quán)的合法性,此尊也是漢武帝內(nèi)心訴求的表現(xiàn)和象征。就石刻的位置而言,處于霍去病墓封土的東上側(cè)。就其體量而言,該石刻在圖中的位置為原初位置的可能性較大,不太會發(fā)生封土朝向的變化和位移,只會隨時間變化、風雨剝蝕而漸有下滑。
西漢十一陵分布示意圖雕塑的分布與茂陵陪葬分布情況非常相似,除了李夫人之外,主體是在最靠西邊的位置,就西漢十一陵分布的整體來看,茂陵處于西漢帝王陵墓群的最西邊,這些現(xiàn)象正表明武帝對西方世界的熱衷熊石雕陜西茂陵藏這里有一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高祖長陵、惠帝安陵都是在中間偏東的位置,文帝霸陵卻在南邊的西安東郊白鹿原東北隅,處于西漢十一帝陵的最東邊,待武帝的父親景帝時,其陽陵在咸陽原上西漢九座帝陵的最東部,漢武帝入朝的第二年,卻將自己的陵墓選址于陵區(qū)的最西邊,并用了五十三年建造了漢代最大的陵邑和陵墓,至今仍有四十六點五米高的封土。
野人石雕陜西茂陵藏西漢帝王的陵寢制度依照昭穆制度的原則,茂陵自然蘊含了漢武帝對于死后世界的思維觀念死后成仙是漢代皇帝的普遍信仰,余英時提到,根據(jù)傳說,神仙居住在兩個神秘之處:一個在東海之極;另一個在極西的昆侖山巔,那里是西王母的住所。野豬石雕陜西茂陵藏但在漢武帝以前,如齊王和燕王以及秦始皇等帝王為了求仙,遣專人越海東渡希望能與仙交通。可能是限于地理知識,似乎無人試圖西去昆侖山求仙。從西漢出土的博山爐的流行,以及從文帝、景帝的陵墓選址,到武帝的選址方位,說明當時對于死后世界的成仙方位的認識發(fā)生了變化。
從中可以明顯看到,武帝之前的帝王陵都偏于東部方位,而從武帝開始,帝王陵多偏于西部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