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蘇祠是宋代大文豪蘇洵、蘇軾、蘇轍的故居,吸引著無數游人。從藝術相通性原理的角度理解,這大概就是蘇軾在《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中所言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今年,在文物庫房改造的項目中,勘探發現了宋至明清時期的文物遺存。經過近3個月的考古發掘,發現了500多件出土文物,其遺址的年代上限為北宋中晚期,與“三蘇”在眉州生活年代大致相同。,在三蘇祠考古發掘現場開放日,這些新出土的文物首次向媒體和公眾開放。這次發掘中總計發現各類遺跡現象59處。其中時代可以判定為宋代的灰坑有24個,灰溝7條。
在這些灰坑、灰溝里,考古人員發現了大量的生活廢棄品其中部分灰坑的直徑達到2米以上,深度也超過2米,顯然是人為修葺,作為垃圾坑使用。因此,這個區域當時可能作為生活區域的邊緣地帶。在700平方米的遺址范圍內,考古人員發掘了各類可修復文物500余件,包括陶器、瓷器、石雕、陶石建筑構件以及銅錢等。其中數量最多的是各類陶瓷生活用具,瓶瓶罐罐、杯碟碗盞都有出土。值得一提的是,遺址中還發現少量的石雕佛像和陶俑。
此外,還出土了不同時期的銅錢,為遺址年代的判定提供了直接證據眉山市文物部門相關人員告訴記者,以前說這是三蘇的老宅,大多是文獻記錄,現在找到宋代的文化層,更能證明這是真正的三蘇老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