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華龍的發展史,可以說已走過了三個階段:先是由最初的自然物崇拜融合、升華為神物;再由神物發展至兼備人物符號皇權象征和吉祥瑞征,再發展至民族標志兼備吉祥瑞征。經過這三個階段之后的中華龍,已融合、集納,并昭示、表達著中華文化核心的、優秀的、具有當代價值和現實意義的東西,如由“融合”到“和諧”、由“福生”到“以人為本”、由“諧天”到“可持續發展”、由“奮進”到“和平崛起”。
顯然,中華龍文化不僅源遠流長,它還體現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它以既“承古”又“開新”的姿態,為不斷進步的中華民族提供著智慧參照和精神動力;同時,不斷進步的中華民族也一再在為龍文化灌注、增添與時代發展相吻合的新內容在中國文化中,龍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生活中常用的帶有“龍”的成語;中國人自稱為龍的傳人;還有雕刻、繪畫、陶瓷等藝術作品中隨處可見龍的形象,無不說明中國人對于龍文化的推崇。其中,龍柱便是龍文化在石雕工藝中的體現。龍柱是中國民族的傳統建筑,有著悠久的歷史。
它起源于“華表”,在原始社會的堯舜時代是用于表示王者納諫或指路的木柱,隨著社會的發展,華表由木柱變為石柱,其道路標志和留言的作用漸漸消失,反而成為了一種皇權和身份的象征,雕刻上了云龍紋的圖案天安門前的華表,上面高高蹲著神獸望天吼,望天吼下面的部分即龍柱。石雕龍柱祥云霧繚繞,以云龍為建筑裝飾,每面淺刻9條龍盤繞者,精雕細琢的工匠們在石柱上記下了雕塑的龍的總數。前檐的10根為石浮雕工藝,每柱有著兩條龍對迎而翔雕刻,中間雕刻有寶珠為伴,石柱腳以山石,襯托著以波濤。石雕龍柱兩兩相對,各具其形,造型優美生動多變,雕刻玲瓏剔透,石刻龍姿栩栩如生。
龍柱高聳,巨龍騰空,從悠悠遠古走來的中華龍族已奮然崛起,且巍然屹立于地球之東方,雄偉壯闊,豪氣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