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又出發。”《西游記》中孫悟空、豬八戒、沙僧輔保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經,師徒四人一路搶灘涉險,降妖伏怪,歷經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修正果。但是我們經常會忘記白龍馬的存在,在《西游記》87版電視劇中出現過多次的小白龍,得觀音菩薩點化幻化成白龍馬,成高僧玄奘的徒弟,一直伴隨去西天取經,更是白龍馬一路馱回的真經。
白馬馱回真經的故事,不僅在西游記里,還流傳在中國第一座官辦寺院,距今有1900多年的歷史的——洛陽白馬寺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在國內很多地方也有叫白馬寺的寺院,但是唯一被國人認可和熟知的就是位于千年古都洛陽的白馬寺,創建于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不僅是中國第一座官辦寺院,更是被中國佛教的譽為“祖庭”和“釋源”。白馬寺的修建跟一個夢有關。東漢明帝一次夜宿南宮,夢見一個身高六丈,頭頂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來,在殿庭飛繞。
第二天早朝,漢明帝將自己夢中所見告訴大臣們,博士傅毅啟奏說“西方有神,稱尊稱為佛,就像您夢到的一樣,這是福照”漢明帝聽聞大喜,于是派遣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佛求經。并且請回二位印度高僧同返洛陽弘法布教,佛經則是用白馬馱回。取回真經,漢明帝大悅,也為了更好的弘揚佛法,于是下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三里御道北興建僧院,更是為了紀念白馬千里迢迢馱經回京都的艱辛,而給寺院取名為“白馬寺”。
絕大多數去白馬寺的人都會認為在寺院門山門左右兩側各立一匹青石圓雕馬,都會認為這兩匹石雕馬就是紀念當初馱經書回來的白馬而雕刻的,其實不然,門口這兩匹青石圓雕馬和白馬寺的關系不太大!白馬寺山門前的兩匹白馬石雕,身高為1.75米,長2.2米,作低頭負重狀,仿佛在馱著經書這兩匹石雕馬本身不在白馬寺,相傳這兩匹石雕馬最早是在宋太祖趙匡胤之女永慶公主駙馬右馬將軍魏咸信的墓前,后來是由白馬寺的住持德結和尚搬遷至此。距今已有1900多年歷史的白馬寺在歷史的長河中,也經歷過幾度興衰。最初的白馬寺原建筑規模是極為雄偉的,但是因屢經戰亂,數度興衰,古建筑所剩無幾,現存的建筑大多數為明、清兩代修建。
不管白馬寺在歷史中經歷怎樣的變遷,它的歷史地位依然是崇高的,依然是中國第一古剎,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是中國佛教的“祖庭”和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