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香爐,寺廟的佛教中稱它石雕寶鼎,除了方形的石雕香爐外,圓形的石雕香爐,都有三足,一足在前,兩足在后,是如法的放置。常以之譬喻佛教中的三寶,缺一不可。中華民族文化開發得很早,古時候的人,就常以焚香木熏,所以古人讀書彈琴,喜歡先焚一爐香,可以凈雜念而使精神集中。重視欽水思源,慎終追遠是中國人的美德,所以自古以來,華人都拜天地神祗,祭祖先;上香表示敬意,是祭拜儀式中的一個主要項目,香爐就派上用場了。
石鼎的制作看似容易,但要做好它卻讓師傅極費心思石鼎的外形都大同小異,表面上僅是或方或圓,三足四足加上兩耳那樣,看起來十分的簡單,但最主要的區別卻在于其表身的圖案雕刻技巧。那冷冽、神秘的復雜圖騰,每一個都代表了不同的意義。從小處彰顯不同,從雕刻中顯現歷史,讓石鼎更為引人矚目。從中國華夏文明中,或是擷取、或是窺探、或是吸收再創作,日日夜夜不斷地雕刻、鏤印、打磨,讓石鼎的圖紋獨具匠心,別具一格。
寺院的大殿前都有一個長方形的石雕香爐,或者圓形的香爐,很莊嚴美觀,石雕香爐的作用,是盛載香支,以作日常供奉神明之用香爐亦分兩大類,一是石材制造的香爐,另一種是銅造的香爐,兩者作用略有不同。瓷器的香妒,因為是石質制品,較適宜與地界作溝通可供奉地界神明之用,譬如供奉祖先或土地、地主財神等、宜用石雕香爐,這一種爐卻宜用于供奉天界的神祗。鼎在古代作為國家權利的象征,“鼎”字也被賦予了顯赫、尊貴、盛大之意,是古文化的代表。就連現在,中國人對鼎這一事物也心存崇拜。甚至在聯合國成立59周年時。
中國也送去世紀寶鼎慶祝,可見鼎的重要意義除了青銅鼎,在歷史上比較出名的就要數石鼎了。以青石打造的大鼎,沉重而莊嚴,表面更是有神秘的石像圖騰,讓觀者止不住被它厚重的歷史氛圍所包裹。古代工藝傳承下來的現代石鼎的制作,雖大多都模仿青石鼎設計制作而成能,但很多只能得其形而不能傳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