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具體的顏色方面,廣場的石雕觀音大多都選用的是白色或者淺色的花崗巖來進行加工,這個有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點,歷史原因,主要是歷史給予了我們觀音的形態就是身著白色的天衣,純凈潔白,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覺,這是佛教傳入中國的形態,也是千百年來人們對于觀音的最基本的輪廓印象,并且要與觀音中三十三形態吻合,所以大部分都是采用白衣觀音的形態來進行雕刻。例如刻造于重熙年間的山西大同觀音堂的十大明王石雕像,就屬于優秀的佛教石雕作品,與前代相比,它們僅僅是趨向于修長的造型,風格更為優美典雅。
第二點,石料問題,花崗巖是沙石,砂礫等等經過長期的時間結合而成,我們發現白色的花崗巖中的灰白并不影響石雕的美觀度,而明暗相間的巖石結構反而放白色不會那么的刺眼,出現反光的情況,更多的是柔和而溫暖的感受,所以石雕觀音用花崗巖雕刻讓觀音更加的平實和容易接近第三點,工藝的問題,灰白的花崗巖石材的敏感度更容易去把握和調控,相對于純白的漢白玉,花崗巖的輪廓和線條在遠處就可以看的非常清楚,而漢白玉必須近處查看才可以看的清楚。而這種更適合遠觀的手法當然也就更加適合非常高的廣場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