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相紋圖案、寶相花浮雕是我國的傳統(tǒng)吉祥紋樣之一,多用于浮雕較為常見:“寶相”原本是佛教詞匯,佛家稱莊嚴的佛像為寶相,所謂“莊嚴寶相”。南齊王簡棲《頭陸寺碑文》說:“金資寶相,永藉閑安;息了心火,終焉游集,后來的寶相花紋樣的名稱,可以說是由此借用而來二至于紋樣的構(gòu)成,也似有所本;薔薇的一種名叫寶相花,這種花花朵碩大,顏色艷麗,花瓣繁多。
宋代詩人梅堯臣和范成大都有詠寶相花的詩,范詩云:“架薔薇四面重,花工不肯費胭脂淡紅點染輕隨粉,絕偏幽香清露知。”寶相花的紋樣對這種寶相花應(yīng)當是有所仿效的。不過,后來的寶相花圖案則經(jīng)過了藝術(shù)加工,應(yīng)用在觀音雕刻上面一般以某種花卉為主體,中間鑲嵌形狀不同、大小粗細有別的其他花葉。尤其是其花蕊和花瓣基部、用圓珠作規(guī)則排列。恰似閃閃發(fā)光的寶珠,再加多層次退暈色,顯得珠光寶氣、富麗華貴,所以叫“寶相花”,又稱“寶仙花”、“寶花花”。
總之,寶相花紋樣并非某種實有花卉形象的描摹,而是對多種現(xiàn)實題材集中、提煉而成,是一種獨特的、具有符一號意義的紋樣,是富貴占祥的象征寶相花紋樣開始盛行于隋唐時期。此后,它的使用范圍極其廣泛,在傳統(tǒng)的建筑、家具、金銀物什、瓷器以及石刻、木雕、織物、刺繡等方面,均可見到寶相花紋樣,傳統(tǒng)繪畫中也多見此種圖案。舉世聞名的敦煌洞窟壁畫中,就常可以見到寶相花紋樣。衣物也有繪或繡這種圖案的,《元史·輿服志》說:“士卒袍,制以絹維,繪寶相花。”在當代,除雕刻工藝品多見寶相花紋樣外,日用品如瓷質(zhì)盤碟以及織物、刺繡,仍然可以見到這種紋圖。
在使用中,寶相花紋樣多為平面團花,浮雕圖案設(shè)計、但也有橢圓狀、不規(guī)則矩形的,石雕照壁、還有立式紋樣其適用的情形多因器物的外形而定,如石獅子底座底部繪團花,邊沿則繪多個立式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