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羅漢石雕小件的釋道及吉祥題材的石雕,也是如今藝術市場上追逐的文物,尤其是楊玉璇、周尚均、魏汝奮等康乾時的雕刻名家,價格也屢創高位,記得前二年楊玉璇的一件一把抓的小件,在拍場上就創造了超千萬元的紀錄。如果沒有徐悲鴻,齊白石很難為世所知,其晚年也不可能有較好的生活條件與無生存之憂的作畫條件,很難說齊白石就會活到90多歲高齡,繪畫水平當然會受到很大影響。可是,在人們的記憶里,高價位的石雕件,皆為閩人雕閩石。即使未署名的佳作也是取材于壽山石種。
羅漢石雕而這件瘦骨羅漢的石雕,則是采用了少見的青田石,其理念與雕藝也迥異于閩派的圓渾莊嚴,而是表現為極具個性,閉目冥想,思接八荒,造型勁峻,方棱出角,饒有不尋常的詭譎意趣斷其當出自清中期江南名手,未署款,無以考索,可惜了。羅漢石雕記得清初的周亮工,對僅僅會刻兩刀的蹩腳印人的輯出印譜,很有微詞。如今的石雕界,無論優劣精粗,也無論是老手初習,每每在雕件上堂而皇之地署以名款。名以藝立,其實,解人自能辨其高下,佳者揚美譽,差者留笑柄。連想到我自己早歲的習作,如今偶爾碰上猶如針芒在背,冷汗冒額。前賢有“悔其少作”之慨,古人不欺我輩,可戒。
羅漢石雕清粉彩四方筆筒瓷器是中國人的發明,英文都以此來稱謂我大中華,奇怪的是,從小就知道中國的“四大發明”里卻從不論及瓷器,也許是普遍平凡到代代傳,家家有,人人用,故而不以為然,見怪不怪了當然這只是我無知的猜度。粉彩四方筆筒粉彩是清康熙朝景德鎮瓷工的發明,也是好瓷者的新寵。它那凸聳于瓷面的圖畫有浮雕般的質感,又饒有絢爛的七色流光的色澤。此袖珍粉彩四方筆筒,高似香煙盒,內壁和外壁的乾隆朝特有的綠釉,又在外四壁開光,作精致的人物故事,曼妙可人。粉彩四方筆筒時得于廣州集雅齋,價僅八百元。
這等筆筒算不得珍希,但我還是睹物憑生感慨:四十年前,我們可輕易地從玻璃堆里揀出鉆石,而今天被稱之為鉆石的寶貝里,不難窺出不少的玻璃嗚呼!齊白石工筆小品齊白石工筆小品前兩年,于拍上場見到一件齊白石的工筆小品,菩提葉兩片,蜻蜓、螳螂各一,精微至于毫巔,尤其是畫在粗礪的麻布上,尤顯功力。請學生代拍,價高且相爭者為其友人,遂放棄。粉彩四方筆筒不久在杭城小聚,此友知爭者乃區區,隔日居然以是圖相贈,真誠之極,推諉不得,付款遭拒,誠情可感。我思忖良久,曰:我將刻印以報,君笑稱,印于我用處不多,可否作一五彩荷花以張居室。
其實,我心地里明白,這分明是用鉆石換玻璃的交易,君之厚我,不可忘懷,不可不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