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華表很多人都知道,我們比較熟悉的華表即天安門的華表。天安門的華表是用漢白玉石柱雕製,雕刻精美,以圓柱形為主體,柱身雕有云龍紋飾,上部還橫插一塊長形云片,柱頂雕有瑞獸。此外,在明十三陵、盧溝橋等地,也都可以見到矗立著類似天安門的華表,只是造型稍異,瑞獸略有不同。石雕華表,又稱為華表柱,是古人設置在宮殿、陵墓等大建筑物前的大石柱,柱身大多雕刻龍鳳等圖案,柱頂橫插著雕花的長石片,頂上有蹲獸。
那麼,為甚麼古代宮殿前要立石雕華表呢?據載,華表源于上古堯舜時期設置的誹謗之木如《呂氏春秋.自知》記載:堯有欲諫之鼓,舜有誹謗之木。又《史記.孝文本紀》上載:古之治天下,朝有進善之旌,誹謗之木,所以通治道而來諫者。及《淮南子.主術》:堯置敢諫之鼓,舜立誹謗之木。誹謗之木,即指木牌。這些古籍記載是說,上古時代,堯舜兩位君王治理天下時,在四通八達的路口樹立了旌旗、木牌、鼓,要進善言的人就站在旌旗下暢所欲言,要批評朝政的就把諫言寫在木牌上或擊鼓以申。如此就能使治國途徑通暢,招來進諫的賢才。
在古代,誹謗不是現在我們用的毀謗的意思,而是進諫之意如《周書.柳虯傳》上載:伏惟陛下則天稽古,勞心庶政。開誹謗之路,納忠讜之言。及《漢書.賈山傳》曰:退誹謗之人,殺直諫之士。華表最早的形狀、作用是什麼樣?為甚麼叫華表?據晉朝崔豹《古今注問答釋義》上載:程雅問曰:堯設誹謗之木,何也?答曰:今之華表木也。以橫木交柱頭,狀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謂之表木,以表王者納諫也。亦以表識衢路也。這段話的大意是說,誹謗之木就是華表木、表木。
華表的外形是頂端橫木相交,有如花形的巨大木柱,而華字在古代同花字,如《說文解字》曰:花,本作華故這是華字的由來。另華表最早的作用,是古人用來表示王者納諫,或路徑標示。表,有標識之意,這是表字的由來。石雕華表通常分為底座、柱身、柱頂三部分。柱頂上的部分又稱為承露盤,據傳漢武帝因迷于仙術,曾在建章宮筑神明臺,立銅仙人舒展雙掌捧銅盤承接甘露,希望喝了可以延年不死。后來盤上不立仙人改置瑞獸,有祈福辟邪作用。柱身大多雕有蟠龍等圖案,上方橫插一長形石板,上面雕滿祥云。底座是須彌座或蓮花座,底方盤圓,象徵天圓地方。
古代的華表是用來上達民意,有監督作用,皆為木製,而使用石柱作華表,則盛行于東漢時期后來,華表的作用消失了,只是豎立在宮殿、橋梁、陵墓、城門等前的大柱,作為紀功、裝飾、標識等作用,近代石雕華表更成為中國傳統建筑的一種裝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