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園林中,尤以明清江南園林為特色。景仁宮和永壽宮雕刻有夸張的蹲獸,或稱蟲八、蟲夏,代替抱鼓,四周鑲以漢白玉邊框,邊框上飾以浮雕福相花、卷草等花卉大理石影壁和九龍壁等,北海公園還有元代鐵影壁。園林的文化的藝術價值,一方面體現在園林布局、山水處理與花木設置中,另一方面與建筑經營也是密不可分的。在建筑營建的過程中,除需考慮建筑的結構形式、整體尺度外,石牌坊石雕影壁照壁雕刻也是十分重要的環節。
石雕影壁照壁雕刻裝修在實施中,一方面與木構建筑體系緊密結合,起著豐富建筑體型和組織空間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與環境相協調配合,粗細合宜,點綴襯托;此外,這些不同形式、不同部位的裝修形體秀麗、雕刻精美,與園林使用者之間發生著情感上的共鳴,起著各不相同的視覺藝術效果,石雕影壁照壁雕刻對園林整體風格的形成起著細節性的刻畫作用園林以深邃含蓄、曲折多變而聞名于世,究其原因不外乎園林空間的分隔與組合。分隔就是以山水、植物、建筑小品等在某種程度上隔斷視線或通道,造成園中有園,景中有景,島中有島的境界。而在隔斷視線的小品中,石雕影壁照壁雕刻起到了比較突出的作用。它可以把游人的注意力縮小到一定空間范圍內,使人能集中精神細致觀賞。石雕影壁照壁雕刻作為園林中用于遮擋視線,促使視線轉移方向的屏障物。
它往往位于園林入口自成一景,成為園林景觀的序幕,增加園林空間層次,將園中佳景加以隱障,達到柳暗花明的藝術效果影壁因功能的不同可分為山石障、院落障、樹叢、樹群或數者結合。石雕影壁照壁雕刻的障景手法在傳統園林與現代園林中均常見應用,如北京頤和園用一環假山、樹林作為障景,自側方沿曲路前進,一過牡丹臺便豁然開朗,湖山在望。園林的面積不拘大小,但在有限空間里獲得無限的意境,這就要巧妙地借取園內外景物。
園林空間受詩情畫意影響明顯,其空間中景觀的組合不喜歡淺顯的顯露,而常常采用欲顯而隱或欲露而藏的手法把某隱于山石、樹梢之間而影壁的成了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又是露又不是全露或者說又是藏而又未全藏,二者互映互補。蘇州拙政園的別有洞天處的曲橋向東南與“遠香堂”隔岸相望,其后的“繡綺亭”“玲瓏館”“海棠春鳴”均在綠樹叢中隱約顯露其身姿,如在夏季,荷葉浮于河上則成一天然屏隔,“倚玉軒”及曲橋便有藏于荷中,浮于荷葉之上的空間意境。
這就形成了石雕影壁照壁雕刻在園林中的文化特色,除此之外還有營造“意境”的手法,影壁的楹聯、雕刻、詩文、吉祥圖案手法同園林風格形成一致,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些精華的景觀或藏于偏僻幽深之處的道教觀念,也影響到了影壁建筑類型,以規模之隆重,氣氛之肅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