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牌坊是一種紀念性建筑物,但除了紀念的功能以外,石雕牌坊功能還有很多,概括而言,其主要功能有個方面,即標志、紀念、裝飾、旌表和空間分界。中源雕塑廠加工生產各種石材雕刻、城建雕塑、園林景觀雕塑、城市不銹鋼雕塑、石雕動物、石雕人物、石雕麒麟、石雕獅子、石雕涼亭、石雕花架、石雕牌坊、石雕欄桿等,歡迎來電索取雕塑照片及價格詳談。當然,并不是所有的牌坊都同時具有這五種功能,有的牌坊僅僅具有其中的一種或兩種功能,有的牌坊則兼有三種或四種功能,有的石雕牌坊則五種功能全部兼而有之。這些多種多樣的功能都源于牌坊所包蘊的豐富文化內涵。
一、表達了封建社會人們的人生理想在我國封建社會,人們追求“學而優則仕”、“榮華富貴”、“封妻蔭子”、“光宗耀祖”、“流芳百世”、“名垂千秋”等,因此很多年輕人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人們的這些人生理想在牌坊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安徽省績溪縣龍川村,有一座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的牌坊——奕世尚書房。“奕世”是一代接一代之意。這座牌坊是為明代戶部尚書胡富、兵部尚書胡宗憲而立。胡富是明成化戊戌科進士,胡宗憲是明嘉靖戊戌科進士,兩人榮登金榜的時間剛好相隔,故冠以“奕世”之名。
石雕牌坊的正面,雕刻著“恩榮”、“奕世尚書”、“成化戊戌科進士戶部尚書胡富”、“嘉靖戊戌科進士并不尚書胡宗憲”、“大司徒”、“大司馬”等字樣背面刻著“恩榮”、“奕世宮保”、“太子少保胡富”、“太子太保胡宗憲”、“青宮少保”、“青宮太保”等文字。二、展現了我國古代社會的民風民俗在古代,立牌坊是重要的民風民俗。牌坊本身也是古代民風民俗的重要載體之一,這一點從關帝牌坊可見一斑。關帝,即關羽,是三國時期蜀國大將,其忠義的形象深入人心,故受到百姓的崇拜,后經民間神話,被尊稱為“關公”,并被推崇為我國歷代統治者和百姓共同信奉的“武圣”。
在我國的青海樂都縣縣城古城大街的關帝廟前有一座關帝牌坊這座牌坊高15米,由六根柱子支起七個相互連接的角樓,柱根周圍為種花紋方石。該石雕牌坊雕梁畫棟、氣勢宏偉、結構玲瓏、工藝精巧。三、是我國古代建筑造型藝術和雕刻藝術的完美結合我國的建筑造型藝術和雕刻藝術歷史悠久,牌坊正是由這兩種藝術集合而成的。牌坊中的一些精品,可以說是這兩種藝術完美結合的典范。如明正德十六年為追念對國家有功之臣梁焯而立的褒寵牌坊。
褒寵牌坊現位于廣東佛山市博物館大院內,是廡殿頂四柱三間三樓式結構,形制宏偉壯觀,面寬達28.5米這座石雕牌坊是磚石混合結構的,梁柱由灰沉積巖做成,各樓的主要構件由磚雕組成。每個樓層的體量都很大,牌坊的重心比較高,都是依靠梁柱斗拱支撐的。
主體梁柱構筑采用傳統的榫卯連接工藝,雖然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雨考驗,但如今依然巍然挺立,這座牌坊的建筑構件的制作相當考究,所有的磚石材料都經過了精雕細刻,不僅在抱鼓石和大、小額枋上雕刻有“龍鳳祥云”、“魚躍龍門”等圖案紋飾,斗拱以及各拱之間的裝飾構件也都是用精美的磚雕組成的既有由多塊磚雕組成的“二龍戲珠”圖案,又有鏤空透雕的云龍、麒麟、“魚躍龍門”、“寶鴨穿蓮”、牡丹萱草、寶鼎寶劍等多種圖案的單塊磚雕。褒寵牌坊是明代佛山建筑藝術和民間雕刻藝術的綜合體現,是兩者的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