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是人類歷史的寶貴遺產,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工藝作品中,石雕擁有獨特的地位。其材質堅久、種類豐富、應用之廣泛、流傳之久遠非一般工藝品所企及。位于太行山東麓的河北曲陽縣在歷史上以大理石蘊藏豐富、石雕藝人技高而著稱。自西漢起,曲陽石雕便以碑碣見長,漢武帝曾把曲陽譽為“雕刻之鄉”。到唐代,曲陽發展成為我國北方漢白玉雕像的發源地和雕刻中心,并出現了一批民間雕刻的能工巧匠。
元代時,當時著名的雕刻大師楊瓊所雕刻的“一獅一鼎”作為貢品被忽必烈贊為“絕藝”他設計的金水橋至今仍在天安門前向世人展示著民間藝人巧奪天工的技藝和智慧。新中國建立后,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等十大建筑的修建和天安門的修復,以及毛主席紀念堂工程,都留下了曲陽石雕藝術家的智慧和汗水。年,曲陽被國務院正式命名為“中國雕刻之鄉”,再次確立了曲陽石雕的歷史地位。雕是將所需形象以外的材料去掉,刻是在雕好的形象上刻制細小結構,例如眼睛、須發、花紋、文字等等。以石頭為材料的雕刻叫做石雕。
曲陽石雕則是以曲陽縣為中心所形成的一種石雕技藝和模式曲陽石雕最大的特點就是講究利用刨荒、刨光、開臉技藝,以目測定型是曲陽石雕藝人的拿手好戲,線直、面平、彎活兒是曲陽石雕流傳至今的看家本領。曲陽石雕的方法一般可歸納為三種:第一種是依靠畫稿或不等一模型,完全憑眼力在石頭上雕刻。這種辦法速度快,但不易掌握,能提高雕刻師傅們的技藝水平;第二種是利用1比1模型,用點線器雕刻。
這種辦法比較準確,但成本高,速度慢,因有點線器作輔助,雕刻師傅們的眼力得不到鍛煉,進步較慢;第三種是完全憑頭腦中的“模型”進行雕刻可分兩類:一類是雕刻對象過于簡單;一類是有高超的造型能力,用不著參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