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稱,作為城市道路交通,石雕御道是古金陵崛起為帝王之都的重要標志。因為石雕御道是按馳道規格筑建的,秦漢時期曾利用其體現過帝王統治的威嚴,六朝沿用時,由于帝王風格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歷朝石雕御道又有其不同的雄姿風采。
???東吳政權在江東統治,內靠團結同心外靠聯蜀抗曹,國力逐漸強盛,造出戰艦首航海外,統治區域擴大到了海南島和臺灣;在其所依托的丹楊郡境內開拓出了建業至電溪的山區道路達三百多公里,建業城內筑路開河,發展絲織和冶鑄業這些政治經濟舉措,使建業在江南崛起為著名都城,人口稠密,商市繁榮。文學家左思寫的《吳都賦》,盛贊建業民殷物阜,旅商眾多,貨運已經不只是肩挑人抬了,河邊和橋上車擁船擠,喧歌之聲通宵達旦。與帝王石雕御道聯結著的名為查下、橫塘、長干三條大街,屋宇櫛比,高低錯落,構成了一條條鮮艷明麗的城市風景線。
人群熙來攘往,原來江南人是穿麻衣的,這時穿絲綢的多了起來,司馬遷在中記載江南是“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這時從進出商店的交易來看,已是“財豐巨萬,竟其區宇”了???左思放眼吳都的御道,別具風采。道路寬闊平坦得像磨光了的巨石。由都城南面的宣陽門直達秦淮河的大航門,石雕御道長達7里。路兩側是槐蔭覆蓋,植槐樹的好處不僅有濃蔭深碧的幽美,而且到了夏季,白色的花團綴滿枝頭,在習習清風中散溢出縷縷清香,惠及行人;路兩側邊溝內流水潺潺,清可見底,在御道的盡頭還立有一座石雕牌坊,石雕牌坊上雕有雙龍戲珠、獅子滾繡球、麒麟等吉祥瑞獸。
御道北端是通往皇家園林“苑城”的苑路,有溪流蹤蹤,巡堂繞殿,這里是另一個景色清幽的佳境,似乎喧囂的市肆已經遠去,悅人心目的是江南特有的山水秀色???白壽彝在中闡述:“在此以前堪稱中心的大城市,除成都外都是在黃河流域,西漢時江東只有一個大城市蘇州,現在建業已在商業和交通方面一躍為全國名城了?!彼宰笏紝懥税ㄔ趦鹊?,一時轟動,傳出了“洛陽紙貴”的歷史佳話。???東晉立都建康,一直困擾在“強敵寇境,強族震主”的內優外患環境里。
道路的開拓有別于東昊,不是側重南向,而是著力北郊,越江開發江淮地區,從建康城來說,在濱江丘陵地帶開鑿出竹里路和京口路,雖屬粗通,但可安頓部分南遷來的北方人在此定居,同時又利于調遣兵力鞏固江防,頗具規模的是金城大道金城是吳后主孫皓所立的城堡,其地有二,一說在今之棲霞鎮附近,一說在今邁皋橋金陵村一帶。東晉時建康至金城的道路是一條大道。前秦主符堅以號稱87萬之眾在記水之戰中,被東晉的8萬之師所擊敗,輔政重臣謝安在金城為凱旋之師舉行隆重的慶宴,可見金城建設的規模。史書記載這時的金城大道兩側柳槐成蔭“樹冠大如蓋,柳,槐之粗達十圍”,謝安站在金城大道上,南望九龍御道如游龍棲息,浮思聯翩,長吁了一番。
東晉御道是利用東吳舊路修繕而成,不同的是在路兩側建隔離墻或竹籬,上覆以青瓦,規定男女分道而行,使九龍御道中央的帝室專用道兩側的官民通用道,又多了一個令人迷惑不解的景象御道終點的大航門改名朱雀門,城樓上塑一對銅雀,樓名朱雀觀,門媚上左刻龍右刻虎,增加了御道的莊嚴,皇太子們一行常在御道中央躊躇滿志般信馬由綴,引起行人駐足觀看,有羨有憎,這種心情從一首童謠中反映出來,歌詞是:???青青御路楊,白馬紫縷韁。???汝非皇太子,那得甘露漿。
???司馬氏皇族集團南渡前后,北方人為避戰亂,南遷來的人很多,東晉元帝司馬睿辟“僑郡”優予安置,鼓勵這些在建康城郊及其附近沃野安家的人,詔諭隨世族南遷來的奴隸改充士卒,佃客充運輸兵,專門修治道路,這是東晉經濟交通的發展超過東吳時期的主要原因但是好景不長,先有蘇峻叛亂,建康城受到破壞,朝廷幾乎到了絕糧境地,后則有強寇壓境,賴江南士族轉危為安。建康經濟交通經過幾起幾落后,恢復了發展的態勢,圍繞著御道雕刻建設的民居更多了,人口更稠密了,除了東昊舊街外,又多了一些商市。一條從御道石雕兩側呈東西橫向展開的大街名橫街,約在今珠江路南側,東達今之宣橋,西達今之上海路。這時秦淮河東段和青溪兩岸已發展為商市,史書贊其為:“纖徐委曲,深不可測”。
從石雕御道上渡過朱雀航又有熱鬧的商市,有賦贊為:“橫朱雀之飛梁,豁八達之通衙”反映東晉建康城的交通和商業達到了一定的規模。???因建康城東北郊和北郊有了道路交通的便利條件,石城軍用港遂發展成為商業港,城北也出現了商市,名北市。東晉末年一次大風災,港內被風毀浪損的船舶達萬余艘,可見海內外船泊在此停泊之多。???南朝宋、齊、梁、陳四朝的帝王,為開拓道路言出法隨,規模之大,聲勢之凌厲,較前朝猶過之無不及。
除了對東吳時6條舊路、東晉時10條舊路加強整治或改建外,南朝時間內先后擁有道路總計達18條較之東昊和東晉,道路建設出現的新特點是:一是路可通車駕;二是加大了對江淮地區開發的力度,跨江筑路,江北最為著名的是烏江大路;三是城區道路增加更多。???劉宋是從兩大艱巨工程開始的。一是龍山路,“鑿山通道數十里”“民不堪其役,死者甚眾”;二是京口路重建為通車駕大道,因路遙山多,巨石嶙峋,費時達二十多年,直到元嘉二十六年始通行帝王輩輿,適逢盛夏炎熱,負責施工的右尚仆射何尚之奏請帝王準予午休未獲準。
參加修路都是服搖役的人,天未亮上工地,夜黑始收工,病死者多,被迫紛紛逃役;以致發生征召婦女去服役劉宋末年,發生逃避戶籍現象,活者報死,強者報病。南遷來的北方人賄賂官吏,將戶籍改入“百役不及”的世族,以冒充官戶躲過謠役。???梁武帝準60歲以上男丁和婦女免役,為鼓勵私人集資修路造橋,響應者賞爵一級;犯法者可以將功贖罪。如果一人犯罪,罰全家修路,朝廷官吏犯罪,罰修路100天后,“廢為庶人”。???道路竣工后管理也很嚴格,地方行政長官必須保證橋路通暢,責任護路的沿途搖民,如路況完好,可免全年其他搖役。
???劉宋第四代帝王劉駿始筑“石雕御道”,但廢“御道”名稱,仍名“馳道”,五代帝王劉子業進而欲改秦漢之制,連“馳道”之名也廢棄,因大臣反對始罷???劉宋“馳道”的設計比東吳東晉的御道氣勢更為恢宏。馳道分南北肆,號稱30里。南段仍利用舊御道石雕,自宮城闔間門至朱雀門;北段自宮城承明門縱貫玄武湖。南北馳道建成后,將廣闊城區與秀媚的湖光山色融為一體,更增加了馳道的壯麗,詩人的名作是情與景的最佳紀錄,如:???楊虞部詩記為:???路平如砒直如弦,官柳干株翠拂煙。???玉勒金羈天下駿,急于奔電更揮鞭。???馬野亭有詩:???南城來到北城隅,更北直趨玄武湖。
???一上雕鞍三十里,兩旁官柳數千株???六朝都邑真如此,舊日威秦得似無。???暑月行人不張蓋,漫天自有翠屠蘇。???直到唐代,建康城馳道的遺跡猶存,騷人墨客徜徉其間,仍視為優美的文化享受,如崔穎中有:“玉戶臨馳道,朱門近御溝”等句,可見南朝馳道給人們留下的遐思影響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