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新華網斑駁雕塑,如何才能在風蝕下面不改色的時間長一點兒?記者蘇強攝黑龍江日報訊雕塑是一個城市的眼睛,面積雖小,但集中代表著一個城市的文化內涵和品位,反映了一個城市的精神氣質。哈爾濱市松花江畔的防洪紀念塔,可以說就是哈爾濱市的眼睛。防洪紀念塔完工于年,刻有浮雕的塔身與半圓形柱廊交相輝映,是當初新中國鳳毛麟角的新型歐式雕塑。
可是隨著時光的流逝,昔日簇新的雕塑,在幾十年的時光里逐漸遭受腐蝕、風化、甚至惡意涂鴉進入新世紀以后,該雕塑多個部位都經歷過修補,今年至更是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了防洪紀念塔來的首次大修。今天修葺一新的防洪紀念塔再度出現在哈爾濱市的市民面前,但由此引發關于防洪紀念塔等城市雕塑維修保護的話題卻才剛剛開始現行修補法實在太原始哈爾濱畫院副院長呂濱說,防洪紀念塔之于哈爾濱,就像自由女神之于紐約,埃菲爾鐵塔之于巴黎,代表著城市的精神和氣質。首先,對于它的保護,絕不應是亡羊補牢。
平日的珍視、愛惜、跟蹤維護應是必修功課,等發現損壞再去維修就已經落后一步了其次,現有的維修工作主要是刷漆涂油,方法過于單一。雕塑是水泥做的,經過五十多年的風吹日曬雨淋再加上哈爾濱冬夏的溫差高達60℃,有很多破損處,僅靠刷漆涂油無法有效保護。由于多次刷漆,雕塑上的漆已經非常厚,而且油漆也是只選用單一的綠色,這些都嚴重影響到雕塑美觀。對此呂濱甚至想出了青銅復制的辦法。
比如對于浮雕部分的維護,可以用青銅做出與原作相同的浮雕,把原有的水泥浮雕取下來,存于博物館供人參觀,再把做好的青銅浮雕鑲于防洪紀念塔上維護主力軍絕非裝修隊哈爾濱師范大學雕塑專家紀連路老師認為,防洪紀念塔的修補工作刻不容緩。大修非常必要,但翻修保護的技術方法其實可以繼續探討。在歐洲,不少國家因為雕塑保護工作做得好,雕塑可以面不改色地矗立幾百年。而我們的防洪紀念塔僅僅投入使用五十多年,從使用年頭上講遠遠沒有到行將就木的時候,但已是面目已非。紀老師介紹,不是不可以刷油漆,但油漆的選擇,負責施工人員的水準其實都是很講究的。
在一些發達國家,這樣的工作一定要專家帶領專業隊伍才能進行我們的城市目前還是裝修隊在干專家的活。而且由于多次刷油沉積,不少立體圖案已經變得平坦了。紀連路老師介紹說,其實防洪紀念塔完全可以像洗牙那樣先清洗沉積油漆,還原雕塑純真鮮活的歷史風貌,再進行保護處理。他舉例說與防洪紀念塔同時期、同材料的北京農展館雕塑,就是因為對待更認真、保護方法更科學、人員更專業,目前的狀況要遠好于防洪紀念塔。
現在文物保護方面的科技進步飛快,而我們的雕塑保護工作卻還停留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刷油的水平,沒有與時俱進地采取保護文物應有的方式,這肯定是不行的意識有短板行動難跟進紀連路老師介紹說,雕塑缺乏保護、維護方式單一,歸根結底是我們的文化意識有短板。我們只是把雕塑當做雕塑,而沒有把它真正看成反映城市歷史文化的象征,更沒有把雕塑上升為城市文化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組成部分。防洪紀念塔維護過程中涉及的問題并不是個案,比如維護同樣歷史悠久的霽虹橋時,我們用的辦法依然是刷綠漆,而且由于施工方管理不夠嚴格,還一度出現過霽虹橋維修過程中路燈丟失的情況。
而原址位于省博物館廣場上的蘇聯紅軍烈士紀念碑,更是被搬遷走紀連路介紹說,蘇聯紅軍烈士紀念碑雖然有蘇聯紅軍的象征意義,但其本身也早已融入到哈爾濱的歷史中,變成哈爾濱的一部分了。因為有城市發展的需求,雕塑被迫讓位,實屬無奈。畢竟歷史是由不同社會時期相連接而成,雕像、建筑其實都是一個時期最好的證明。紀連路表示,哈爾濱的歷史不算長,但哈爾濱跟那些新興城市又絕不相同。很多近現代的著名歷史事件都發生在哈爾濱。比如哈爾濱有中國第一家啤酒廠,第一個電影院。
遺憾的是過去我們不注重保護、缺乏文物意識,第一家啤酒廠的原址說拆就拆了,如果能保護下來建成一個啤酒博物館,到今天會非常引人注目再比如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的現場,可以說是當年影響了整個東北亞局勢的重要歷史事件。直到現在也沒有標志性雕塑或建筑來紀念。此外瞿秋白、李大釗等人都跟哈爾濱這座城市頗有淵源,經哈爾濱北上蘇聯的革命戰士舉不勝舉,可以說哈爾濱以地緣優勢承載出了一條北上蘇俄的紅色絲綢之路。但因為沒有直觀、醒目的紀念方式,這些內容都在被人們遺忘。
可以說我們若想在自己的城市中真正保護好防洪紀念塔這樣一流的雕塑,除了技術層面的要求外,樹立起一種文物保護意識也是必不可少來源:黑龍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