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牌坊始建于元代末,作為里坊,原為漢、唐間京都的常制,宋之時已不多見,以至于今天在全國范圍內也很難有此完整的里坊,作為元代遺存的建筑,已成為極其寶貴的藝術珍品,是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坊一樓額坊上刻有“貞白里”三個大字,這座石雕牌坊是為表彰鄭村人鄭千齡一家三代操守廉潔,正義浩然而立的,他們深得百姓愛戴,鄭千齡過世后民間私頌其“貞白先生”,并立此坊標榜。石雕牌坊的經濟效益在以下幾個方面體現:一、石雕牌坊是歷史的一個縮影,研究古牌坊可以從一個側面理解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以及人文狀態。
屬于此類題字的石雕牌坊也很多,還有位于徽州上路街112號的明代牌坊“柏臺世寵坊”,位于徽州雄村清代石雕牌坊“四世一品坊”雕刻題材大都是石雕麒麟、聚財石雕貔貅、石獅子、石雕花草等吉祥雕刻等第二類就是把表彰的內容作為石雕牌坊標題,這一類在徽州石雕牌坊中占絕大多數,如棠褪牌坊群,它們主要是表彰當地的孝子、節婦、樂善好施為鄉間做好事者的事跡的,所以石雕牌坊的主標題是“樂善好施”,“節勁三冬”,“天鑒精誠”等。徽州表彰功德的石雕牌坊最多,這些牌坊上的標題內容均屬于這一類,由于此類簡單易懂,數目較多,在此就不再舉例說明了。
第三類就是作為標志性作用的石雕牌坊,如位于徽州城東城路的古紫陽書院坊,這里為紫陽書院舊址,是宋代大理學家朱熹講學的的方,后人為紀念朱熹,在此建立公祠,清乾隆年間,原戶部尚書曹文植倡改在文公祠原址建“古紫陽書院”時立,字板上書“古紫陽書院”幾個大字,為曹文植題,楷書,雋雅道勁,看標題讓人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