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寺單體復原設計研究包含了街、中寺、后苑三部分中的主要建筑。石浮雕作品是石雕藝術中比較大的一個門類,比如我們常見的門樓前牌坊上的石雕就是采用浮雕手法,寺廟中九龍壁也是采用浮雕手法,還有佛教中的觀音、羅漢、蓮花等等石雕,大都采用浮雕手法雕刻而成。前街主要是“香云入座”石雕牌坊;中寺部分包括:接引佛殿,西佛殿,園林應現殿和八方碑亭;后苑區,主要論述的單體建筑為詹葡香林閣。4.1前街前街復原設計包括“香云入座”石雕牌坊、經蟠巾番桿二部分的內容。4.1.1“香云入座”坊????“香云入座”石雕牌坊立于知樂壕與香山寺山門—接引佛殿之間,為一四柱三門石雕牌坊。
作為參考的三幅古畫中,唯有乾隆的《靜宜園二十八景—香山寺》中畫到了香云入座石雕牌坊,大體可看出其的形制:屋頂為硬山式灰脊頂,斗拱形式不詳復原按七踩斗拱進行復原。“香云入座”石牌坊遺址現狀,遺址上殘存此牌坊的夾桿石四座,結構完整,石刻雕花清晰,現存夾桿石表面輕微風化現象。四座石質夾奸石俱在,使得牌坊基座尺寸完整可用。夾桿石下青磚鋪地保存完整,鋪砌方式清晰,階條石和虎皮墻,以及牌坊前的礓踏臺階也都保存完好。
?4.1.1.2?“香云入座”石雕牌坊復原基礎資料?通過測繪后得到了“香云入座”牌坊的基礎資料,牌坊臺明開間方向總長12890毫米,兩邊各散水寬495毫米夾桿石截面為正方形,與第交接處底面邊長845毫米,頂面邊長為775毫米,總高1510毫米。明間兩夾桿石相隔距離為3150毫米,次間為2050毫米,北面夾桿石據北側臺明外皮為910毫米,南側則為950毫米。從頂部俯瞰石質夾桿石,可清晰的看到安置石雕牌坊柱子的孔洞,其直徑260毫米,與夾桿石同高。通過這些基本數據,根據清代營造則例中的各構件的權衡表,可推算出牌坊的相關構件尺寸。
?4.1.1.3?“香云入座”石雕牌坊復原圖?利用以上基礎資料,最后復原后的“香云入座”石雕牌坊,總高12.?2米,明間正脊高10.?5米,?次間正脊高7.?1米繪制的香云入座坊牌樓立面圖和牌樓剖面圖、?13所示。4.?1.2經幡幡桿?4.1.2.1經幡幡桿夾桿石遺址現狀?經幡幡桿的夾桿石存留了下來,南北各一個,分列在山門前廣場的兩邊,木制部分已經焚毀。夾桿石及其基座部分結構遺留完整,雕花清晰,有輕微風化的現象。經幡幡桿夾桿石遺址現狀見圖54所示。
?4.1.2.2經幡幡桿夾桿石基礎數據?據現場測繪可知,幡桿夾桿散水部分保存較為完好,四個方向各向外橫向鋪磚一皮,外加豎向鋪磚一匹以作收頭之用,共寬500毫米,一皮磚寬95毫米,長105毫米,鋪地形式清晰幡桿下石臺明有兩層,第一層東西向寬2875毫米,南北向長2835毫米,高155毫米。第?二層臺明東西向寬1770毫米,南北向長1765毫米,高260毫米。石雕牌坊兩層臺基疑似年代原因,并不于同一中心點上疊建,因此四周相差尺寸各不相同:東西方向上,東距為545毫米,西距為560毫米;南北方向上,南距為545毫米,北距為525毫米。
石雕牌坊臺基上夾桿石分為四個部分,最底層為方形石座,邊長1.1米,高0.5米,上置鐵塘,由于年代久遠,已銹跡斑斑,高80毫米上部雕花兩層。總高1.4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