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在一些石欄桿上看到成組的圖像,這些由一個一個的單獨圖案組成的圖組是一個神話故事或者歷史故事的講述,人們可以通過這些圖案來了解到歷史上曾經發生的一些事件,例如在某個景點走廊的石雕欄桿上就雕塑了一組關于十二生肖如何排序的神話故事,圖案經過匠人們精湛的手工將每一種小動物都雕刻的栩栩如生,整組圖案貫穿起來向人們生動的講述了這個婦孺皆知的民間故事。
石雕欄桿,宋代稱“勾欄,多用于須彌座式臺基上,也有用于普通臺基上石雕欄桿一般由望柱、欄板和地鋪石三部分組成。望柱分為柱身和柱頭兩部分。柱身的造型比較簡單。柱頭的形式種類很多,隋朝至元代多雕獅子、明珠、蓮花,明清官式作法有蓮瓣頭、云龍頭、云鳳頭、石榴頭、獅子頭、覆蓮頭、水紋頭、火焰頭、素方頭等,民間風格的柱頭形式比較自由。望柱與望柱之間的石雕欄桿,是整個石欄桿中所占面積比例最大的部分,也是石雕工藝裝飾的重點部位。
形形色色的欄桿雕塑,極大地豐富了我國傳統建筑外檐裝修的內容,又因其獨特的外觀、巧妙的構造,使我國古建筑充滿深厚的魅力和藝術美感石雕欄桿上面的雕刻在起到自身的裝飾作用的同時,在營造建筑整體裝飾效果上也起著重要的作用。石雕欄桿的裝飾根據建筑的風格或簡練。,或繁復,各不相同,豐富多彩。北京天壇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形制最完善的皇家祭祀建筑石雕群,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清代續修。原是明清兩朝帝王祭天祈谷的場所。主要建筑祈年殿、皇彎宇、圈丘等單體平面重復使用圓形。完美地設釋了皇家祭祀場所的神圣莊嚴。充分反映了中國傳統的審美觀。
石雕須彌座雕刻在建筑的表現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中祈年殿的殿座即圓形的祈谷壇,漢白玉臺基3層,高6米,基座與大殿渾然一體,氣勢巍峨石雕欄桿須彌座石雕欄桿雕刻樣式都有什么圓丘的三重須彌座雕刻臺基周長400米,高5.2米;皇宵宇基座高2米多,漢白玉須彌座,周圍均設石護欄、祈年殿、皇宵宇、圓丘用漢白玉基座的層疊、欄桿的重復、石雕欄桿望柱及臺階數目的陽數等一系列處理手法,情理相依地寓意了“天”的概念。石欄桿不僅僅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更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和歷史參考價值,這也大大的促進了公園,寺廟以及各個景區安置石雕欄桿的原因。
在這些不同場合的石欄桿當,我們注意到這些欄桿上的雕刻的圖案及花紋內容非常的廣泛,在這些內容題材當中有關于宗教的圖案及傳統吉祥花紋,也有關于歷史人物及神話人物的雕塑圖案,同樣也有藝術化的各種動植物圖案,而且這些圖案不少是動植物的組合搭配,并賦予了圖形新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