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石雕獬豸,估計大多數(shù)人都沒怎么聽說過吧。獬豸,又稱任法獸,古代傳說中的異獸,相傳形似羊,黑毛,四足,頭上有獨角,善辯曲直,見人爭斗即以角觸不直者,因而也稱直辨獸,觸邪。沒關(guān)系,下面我們就來說說石雕獬豸吧。獬豸,也稱解廌或解豸,是古代傳說中的異獸,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長一角,俗稱獨角獸。它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fā)現(xiàn)奸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后吃下肚子。
當人們發(fā)生沖突或糾紛的時候,獨角獸能用角指向無理的一方,甚至?xí)⒆镌撊f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帝堯的刑官皋陶曾飼有獬豸,凡遇疑難不決之事,悉著獬豸裁決,均準確無誤。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執(zhí)法公正的化身。獬豸與法的不解之結(jié),還可從古代法字的結(jié)構(gòu)得到解答,古體的法字寫作灋,而廌即為獬豸,廌法二字合為一體,取其公正不阿之意,所以從水,取法平如水之意。獬豸作為法律象征的地位就這樣被認定下來。由灋到法,廌字雖然已被隱去,然而它象征的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并沒有消失。
畢竟是傳說,不曾有人親眼見識獬豸究為何物,因而引出人們諸多想像,有人認為它象鹿,有人稱它似牛,更多的說法還是羊除了相關(guān)的古籍如《后漢書》、《論衡》、《五雜組》等記述之外,考古發(fā)現(xiàn),秦之前文物中的獬豸都是一角羊的造型,牛形獬豸則出現(xiàn)在東漢之后。作為中國傳統(tǒng)法律的象征,獬豸一直受到歷朝的推崇。相傳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文王曾獲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于頭上,于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國成為時尚。秦代執(zhí)法御史帶著這種冠,漢承秦制也概莫能外。
到了東漢時期,皋陶像與獬豸圖成了衙門中不可缺少飾品,而獬豸冠則被冠以法冠之名,執(zhí)法官也因此被稱為獬豸,這種習(xí)尚一直延續(xù)下來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監(jiān)察司法官員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繡有獬豸圖案的補服。顯然,獬豸形象是蒙昧?xí)r代以神判法的遺跡。進入近代,仍將其視為法律與公正的偶象。與此相類似,在西方,獨角獸也被認為是純潔的象征。人們認為它的角的力量能夠壓制任何道德敗壞的事情。同時有貞潔的含義,是完美騎士的代表。嘉祥石雕歷史悠久、淵源流長、雕藝精湛、風(fēng)格奇特,是歷代官府向朝廷進獻之貢品。
中國最早的漢代石獅和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世界文化藝術(shù)瑰寶的武氏墓群石刻均出于嘉祥年嘉祥被國家命名為中國石雕之鄉(xiāng)。石雕獬豸,顧名思義,就是用石頭雕刻成的獬豸。我公司是專門做石雕工藝品的。望有興趣的你們前來曲陽龍建雕刻廠選購。歡迎您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