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文物局與北京廣播電視臺《這里是北京》欄目聯合推出了十集特別節目“首批國保一甲子”,通過鏡頭記錄和挖掘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歷史文化價值。讓我們跟隨節目一起,共同回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走過的六十年。
首批國保一甲子之五塔寺西域高僧送圖紙,為何命名五塔寺?還原歷史的真相,刻在石頭上的史書都說了什么?乾隆是個高情商,說啥籠絡了讀書人?石頭竟然會生病,看病居然要打針?……“首批國保一甲子”第四站,我們一起走進五塔寺00:31五塔寺有何來頭五塔寺是老百姓對這里約定俗成的叫法,所謂五塔,指的就是真覺寺金剛寶座塔。據史料記載,明朝永樂年間,一位印度僧人給朱棣帶來了五尊金佛和印度式金剛寶座塔的樣式。倆人聊得十分投機,朱棣一高興就把西直門外的這塊地方劃撥給印度僧人讓其修塔建寺,這才有了五塔和五塔寺。在上世紀代,一批博物館人萌生了把北京的石刻藝術品都集中在一起的念頭。
而這處明朝古跡不僅給如今的石刻博物館提供了一個寬敞的露天展館,同時這座塔也成了石刻博物館里最大最珍貴的一件石刻展品石頭上的史書說了啥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除了中間的金剛寶座塔,院里大多數的展品都是碑。日常所見的墓碑以及各種平面刻字的石碑,都屬于“石刻”,上面的文字都是珍貴的史料。民國時期赫赫有名的隆福寺廟,幾十年前的一場大火讓其風光不再。在沒有留下書面證據的情況下,隆福寺留下的兩塊碑意義尤顯重要。
從一塊石碑上就能讀到很多細節,碑首上有兩個字“敕諭”,這說明隆福寺是皇家修建的,下面的赑屃個頭大、雕刻精美說明當年的寺廟必然投資不少,而更重要的信息還都隱藏在這些碑刻文字之間為何說乾隆情商高在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的中間展廳里,陳設了很多石碑的拓片。其中有一件就是乾隆寫的四首絕句。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副研究館員劉衛東表示,就是這四首絕句,能反映出乾隆皇帝是一個情商很高的人。石碑上的四首詩是乾隆皇帝專門寫給天下學子的,其中有一句是“自古曾聞觀國彥,從今不薄讀書人”,意思就是體貼考學士人的辛苦,并且承諾要厚待這些未來的國之棟梁。
石碑上的落款是乾隆九年,劉衛東介紹道,乾隆九年,順天鄉試曾經把作弊的考生抓住了,乾隆為此賜大學士和翰林等解決此事事實上,乾隆年間,考場作弊的現象并不少見。而乾隆非但沒有生氣、制裁舞弊的學生,反而寫了四首詩,勉勵沒作弊的誠實學子繼續努力。母夜叉長什么樣兒所謂夜叉,其實就是古印度神話里的妖怪,是種惡鬼。在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有一個石雕作品,表現的就是兩個夜叉。劉衛東介紹:“我們理解它們是打架,但其實也許它們是在問好,抬起一只腳,然后噓著嘴不要說話。
”石頭生病也要“打針”除了石碑,石刻博物館里還有“石雕”,也就是用石頭雕刻出來的造型藝術品在歷史的悠悠歲月之中,石雕難免會出現傷口,而要治療則需要“打針”。治療傷口具體而言分為四步。第一步,清洗傷口,也就是清理石雕表面的污垢;第二步,刮骨療毒,即用小刀一點一點地刮著石雕傷口縫隙里的臟東西;第三步,上藥,清除了所有污垢之后,用一種叫水硬性石灰的東西抹在石雕的傷口上;第四步就是打針,也就是將加固劑用針管打進去,進行表面加固。
時光荏苒,歷經朝代更迭,時至今日,曾經的皇家寺院搖身一變成為現在的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褪去一身鉛華,如今的它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彰顯魅力,在新時代發光添彩500多年的風雨洗禮,不變的是它多樣的藝術風格和獨特的文化內涵,而隨著歲月浮沉,它的故事也會積淀得愈發精彩。資料來源:北京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