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文化里,石雕龍的制作有悠久的歷史,龍是傳說中的四種祥獸之一。《禮記禮運篇》:“麟鳳龜龍,謂之四靈。在石雕上就是石雕麒麟、石雕龍鳳、靈龜雕刻是四大吉祥物。相傳,麒麟是獸中之王、鳳是禽中之王、龜是介中之王、龍是鱗中之王,它們的出現都是嘉瑞的先兆。比如《三國演義》第八十回:“麒麟降生,鳳凰來儀,黃龍出現”,就是用來預兆盛世的。中國的龍崇拜有五千年以上的歷史。
龍是怎么產生的?有人說它是鱷魚和蜘蝎的融匯:有人說它演化于蛇;有人稱它是恐龍的遺記;有人認定它是圖騰合并的結果;又有人相信它是云水、閃電和彩虹的集合相對而言,“蛇說”比較占上風。有人考證,禹與蛇圖騰的氏族有血緣關系,他奠定了夏朝根基以后,其后裔把蛇升、華為龍,不僅體現了多元文化,得到各民族的認同,而且成為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象征。今天所知道的石雕龍的形象綜合了多種動物的特征:蛇身、獸腿、鷹爪、馬頭、蛇尾、鹿角、魚鱗。有研究指出,石雕龍的雕刻形象經過不斷發展變化,形象日益復雜和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