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瑰寶,傳承傳揚中國傳統文化中國是一個以華夏文明為主體、中華文化為基礎,有著距今約年悠久歷史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國家。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中國古代社會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比較穩定的文化形態,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浙江省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江西、安徽相連,北與上海江蘇接壤。
浙江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作為能夠代表浙江悠久文化歷史的,自然少不了浙江三雕。浙江三雕;即:東陽木雕、樂清黃楊木雕、青田石雕。其中青田石雕更是被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史悠久、風格淳樸的黃楊木雕是以黃楊木做雕刻材料的民間工藝品,主要產區在浙江省溫州、樂清等地。東陽木雕。被譽為我國木雕之鄉的浙江東陽,又稱白木雕,被譽為國之瑰寶所謂青田石雕,是指以青田石為材料雕制而成的中國傳統工藝品。
青田石產于中國東部浙江省的青田縣,這里歷來被人們稱為中國石雕之鄉青田石雕以其秀美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藝,廣為人們所喜愛,享有在石頭上繡花的美譽同樣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者,代表浙江三雕作品涌現出不少藝術大家的代表。樂清黃楊木雕刻充分展現了民間工匠的智慧,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呈現出多種不同的風格,黃楊木雕工藝流程復雜,每道工序的細膩程度及工藝要求都是其他雕刻難以比擬的,亦無法以現代技術加以替代。其中代表人物有:葉萌春,中國黃楊木雕世家第五代傳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溫州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副院長。楊華春,工藝美術師。
其黃楊木雕作品在國家級展覽中屢次獲金、銀大獎等青田石雕有著年的歷史和旺盛生命力。青田石是中國四大名石之一,作為主流印石,其素有圖書石;的美稱,而作為傳統工藝美術奇葩的青田石雕,則因其風格寫實而尚易,精妙而大器,自成流派,素有天下第一雕之美譽。其中代表人物有:張愛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輕工勞動模范、青田縣山口石雕協會會長。南魯魏。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樂清市中藝石雕研究所副所長。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者,這些藝術大家在藝術的道路上,孜孜不倦。
那么,與此同時在民間也涌現出一批熱愛傳統文化的藝術愛好者,他們同樣懷揣著對于傳統藝術的熱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完成對于藝術的夢想陳曉豐、朱阿柱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們在浙江這片故土上,深受藝術氣息的感染,結合了浙江三雕的藝術類別創作出了石雕作品《孔子圣跡之圖》。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其中是以儒家文化為核心內容,因此孔子是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他是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統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遠的影響。《孔子圣跡之圖》為巨幅玉石鑲嵌藝術珍品,創作耗時三年,精雕細嵌,采用了全國一百余種天然彩石、玉石。整幅作品高2.7米,寬米,總長48米,由孔子一系列事跡構成38幅畫面結構。其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山水景色惟妙惟肖,逼真生動,雕刻精致細微,不愧為一幅傳世佳作。
作為中華兒女的一份子,陳曉豐表示有責任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下去,將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帶出國門,走向全世界未來,這幅《孔子圣跡之圖》一定會給世界帶來震撼,同樣也會通過這幅作品,讓全世界的人們了解孔子,了解儒家文化,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為傳承傳揚中國傳統文化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