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仿古即在石塊上雕刻各種圖案和形象的藝術,通常也指用石塊雕刻成的雕塑工藝品。石雕仿古出現于明清而盛行于民國,構成近代石雕藝術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石雕仿古旨在仿制古石雕的造型、花紋和占樸的風格,目的在于欣賞和玩好。同時也必然以間接的方式,反映出本時代的藝術風貌及精神文化風貌。石雕仿古主要有仿古花盆,仿古魚缸,仿古麒麟,仿古貔貅,仿古門石,仿古拴馬莊,仿古石桌石凳等題材的作品。
在人們的觀念和認識中,一般都把石雕仿古與假的古石雕等同看待其實仿與偽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仿是模仿和效仿,而假古石雕則不同,偽是作偽,即純粹的假貨。它是以獲得高額利潤為目的,刻意地按照美品的模式去作坊加工,不僅追求造型、花紋的逼真而且還要挖空心思,通過特殊的技術手段對石雕表層進行作舊處理,使用一些技術手段,企圖以假亂真。
因為在一定的歷史時間內,人們的審美理想、審美情趣是受特定的社會生活、文化氣氛和時代精神等因素的作用和制約的,所以石雕仿古的產生也必然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文化政策及社會需求有著密切的關系在現在百花爭鳴,推崇理學,仿古之風油然而生。石雕仿古按石料分類有青石雕刻、大理石雕刻、漢白玉雕刻、滑石雕刻、墨晶石雕刻、彩石雕刻、卵石雕刻等;按用途分類仿古石雕門靠,是大門兩邊墻基旁的石構件;高一般在160厘米左右,寬30厘米左右,厚40厘米左右;柱頭頂端大都圓雕獅子,有的靠后還留一護板;器身浮雕人物故事或花卉紋。
筆者認為,這種門靠是唐代以后由拴馬樁發展演變而來的,是陜南民間一種創新,它同樣具有拴馬樁的功能,和拴馬樁同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