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圣寺地理位置非常獨特,背靠蒼山,面臨洱海,三石雕佛塔從遠處觀之,一大二小三座佛塔呈鼎立之態(tài),卓然挺秀,俊逸不凡。古代的石雕佛塔經幢幾何形裝飾圖案幾何圖案是古代的石雕佛塔經幢裝飾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它往往成為構圖的邊框或底紋,以襯托寫實物體為目的。崇圣寺三塔是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建筑的一組頗具規(guī)模的佛教寺廟。南詔國中期,佛教開始廣泛傳播,祟佛之風盛行,大大小小的佛寺開始遍布南詔境內。南詔國之后的大理國,佛教更是達到了鼎盛時期,所以大理國又被稱為“佛國”、“妙香國”。
????崇圣寺在落成后,先后成為南詔國、大理國時期的佛教活動中心,歷史上曾有九位大理國國王在此出家為僧據《南詔野史》、《白古通記》等史籍記載,當時建造崇圣寺花費了4萬多斤銅,動用人工70萬,建成之后的崇圣寺有房屋800多間,供奉佛像1萬多尊。三塔建筑規(guī)模宏偉,設計水平高超。雖經千年的風雨剝蝕和無數次地震,塔基仍很堅固,塔身也未見傾斜。《南詔野史》記載:塔上有11000多尊銅佛,用銅40500斤。明朝正德十年(]515]大地震和大地震時,大理城內房屋十有九塌,三塔卻安然無恙。
佛塔上面的蓮花浮雕和寶相花浮雕工藝精美????千尋佛塔為方形16層密檐式塔。它是崇圣三塔的主塔,也是唐代的典型建筑。塔基座為兩層方形,四周有石欄圍繞,四角的柱頭上雕有石獅;塔的東面正中有石照壁,上有明朝時黔國公沐英后裔沐世階的題字“永鎮(zhèn)山川”。照壁后有《重修三塔記》。塔頂高S米,約為塔身的七分之一。塔身的第一層。高13.45米,是整個塔身中最高的一級。東塔門距基座平面2米,西塔門則在近6米處。塔墻厚達3.3米。第二至十五層結構基木相同,大小相近。
第????十六層為石雕塔頂以第二層為例,高約2米,寬約10米,上部砌出疊澀檐,檐的四角上翹。塔身東西兩面正中各有佛完,內放佛像????一尊,完兩側另有亭閣式小完各一,蓮花座,龐殿式頂,中嵌梵文刻經一片。南北兩面。巾間有一券形窗洞。直通塔心。第三層南北為佛完,東西為窗洞。以上各層依次交替,塔身愈往上愈收縮。頂端有銅鑄葫蘆形寶瓶,瓶下有八角形的寶蓋,P9角有擊風鐸,擊風鐸下有相輪,最下端是覆缽,外有蓮花形座托。
千尋塔中間是空的,里面設有簡易的木制梯,能達塔頂????新中國成立之后,當地政府對三石雕佛塔進行了大規(guī)模維修。維修清理中,在千尋塔基座中發(fā)現了南詔、大理時期的佛教文物600佘件,其中有大量的佛像和寫本佛經,這是迄今為止發(fā)現的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文物中最為豐富的一批,價值極高,為中夕晰矚目。????千尋佛塔西面,等距約70米遠的地方,有南北兩座小塔,是八角形十級密檐磚塔,各高42.19米,塔身有佛像、蓮花、花瓶等浮雕,層層各異。
1至8層為空心直壁,內撐十字架,基座為八角形兩小塔間相距97米,三座佛塔形成鼎足之勢,布局造型和諧一體。?。。